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8)明辨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8)明辨
明辨
这是德行中最有价值的一项。有人把谦卑视为最高的美德,有人把爱视为最高的美德,但如果没有了明辨,谦卑和爱有可能会伤己或害人。
明辨的重要性,从迦贤努(Cassian)记录的一则故事中可以反映出来(他是一位知名的隐士,也是有关埃及沙漠隐士的最早记录者之一),话说有一天,圣安东尼把一群僧人召集到他所住的山上去,讨论人要怎样才能臻于至善的问题。他们有些认为至善来自禁食和守夜,有些认为来自孤独,有些认为来自谦卑。但圣安东尼却指出,很多弟兄都厉行这些修持,但灵性却没有任何的增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明辨,“他们的失败,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因为他们未受到长老足够的教导,而缺少明辨的能力。有了明辨的能力,一个僧人就不会偏向两个极端的任一边,而会谨守着‘王路’(Royal Road)而行(译按:“王路”指的是“中庸之道”,此详下文)。这样,他就既不会沉迷于过激的苦行并为此洋洋自得,也不会放纵于怠惰松懈之中。”
明辨可以截破炫耀和浮夸,可以对流于偏执的狂热——这是沙漠圣父常常被指控的——具有抑制的作用。
安东尼阿爸说:“有些人用苦行摧毁自己的身体,但因为缺乏明辦,反而离上帝更远。”
那些以为自己走在正确灵性道路上的人,常常会陷于自以为是而不自知。以下这些有关明辨的故事,透露出沙漠圣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通常都是带点幽默的方法——来根除自己和别人的自以为是的。
有一群弟兄有一天前往沙漠去造访一个隐修士。隐修士高高兴兴地接待他们,并按照隐士的惯例,每当看到他们工作得累了,就拿食物出来款待他们。晚上,隐士在守夜的时候,无意中听到这些弟兄在窃窗私语:“这个隐修士比我们在修道院里还要过得舒服。”天亮以后,隐士听说他们要去拜访另一个隐士,就对他们说:“请代我向他问好,并请转告他,不要为蔬莱浇水。”他们照办了。
另一个隐士明白了这暗语的舍意,就让这群弟兄一直工作到黄昏,才拿食物出来。不过,在吃饭以前,那隐士先把大祷文背诵了一遍,然后说:“我看你们都累了,我们的工作就至此为止吧。平常,按沙漠的习俗,我们可是不会这么早就休息的。”又说:“我们平常并不是每天都吃东西的,不过因为你们的缘散,我们今天就吃一点点吧。”他给了那些弟兄一些涂了盐的干面包,然后又说:“难得你们来,我们今天吃得好一点吧。”说完,就在面包上再浇上些醋。
正当那些弟兄要开动的时候,隐士却忽然又站了起来,开始背诵小祷文,一直背到夜深。然后他说:“我们的守则还多着呢,不过有你们在,我们今天就放宽一点吧。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这里,不要客气,务必要吃一点点东西。”听到隐士这样说,那些弟兄不好意思多吃,就只吃了一点点。
第二天早上,那些弟兄想要离开,但隐士却说:“请再多待一下子吧。按照沙漠的习俗,你们应该最少再待3天。”不过,他们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
有一天,约翰·哥罗巴斯对他的弟兄说:“我要学天使一样,当个自由自在的人,可以不用工作,整天侍奉上帝。”说完,他就丢下他的斗篷,走到沙漠去了。一星期后,他回来了,在门外敲门。“谁在敲门?”他的弟兄问。“我是约輪,你的弟兄。”“约翰已经当天使去了,不再与人一起工作了。”不管约翰怎样哀求,他就是不开门。直到第二天旱上,他才把门打开,并对约翰说:“你是个人,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得食。”约翰一鞠躬说:“请原谅我。”
❈
一位弟兄前往西奈山去探访西尔韦伊阿爸(Abbas Silvain)当他看到其他弟兄都在工作,就向西尔韦伊阿爸背诵了一句《圣经》的经文:“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约翰福音》6:27)接着又背了另一句:“马利亚已选择那上好的福分。”(《路加福音》1042)听了以后,阿爸对其中一个弟子说:“扎迦利,给他一本书,带他到一个空房间去。”
这个弟兄在房间里呆了9个小时后,就开始两眼瞪着房门,等着人来唤他去用餐。但却始终没有人来。最后,他自己去找西尔韦伊阿爸,问道:“阿爸,今天弟兄们都不吃饭吗?"阿爸回答说:“他们都吃过了。”“那为什么没有来叫我呢?”“因为你是个属灵的人,并不需要食物。但我们却是血肉之躯,所以需要吃饭,也因此需要工作。你已经选择了上好的福分:你阅读了一整天而不想吃属世的食物。”听到这番话,那弟兄幡然觉悟,向阿爸致歉说:“请原谅我。”阿爸对他说:“马利亚当然也是需要马大的。没有马大,她也不会得到赞颂。①”
注 ① 马大与马利亚是两姐妹,有一次,耶稣到她们家作客,马利亚坐在耶稣脚前听他讲道,马大一个人在厨房里准备饭菜,因为忙不过来,马大请耶稣吩咐马利亚来帮她忙,但耶稣却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见《路加福音》10:38-42。——中译者注
❈
一个弟兄往见马卡里乌斯阿爸,说:“阿爸,我已经有30年没有吃肉,至今还在跟这种诱惑对抗。”“孩子,不用告诉我你30年没有吃肉,而只需告诉我,你已经有多少天没有说你弟兄的坏话,已经有多少天没有论断你的邻居,又已经有多少天没有让无用的废话从你的唇间跑出来。”那弟兄听后鞠躬说:“请为我祷告,让我能重新出发。”
❈
伊皮法纽主教(Bishop Epiphanius)有一天写信给希拉里拿阿爸(Abbas Hilarion)说:“到我这里来吧,让我们在死前能见上一面。”他们碰面了。他们一起用餐时,有人把一盘鸡肉送了过来。主教把它递给阿爸,但阿爸谢绝了:“请原谅我,但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不再吃肉。”但主教却说:“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养成一种习惯:不让任何违背我的吩咐的人就寝,也不让自己带着恼恨谁的心就寝。”希拉里翁阿爸回答说:“请宽恕我,你的习惯比我的好。”
虽然沙漠圣父常常被指控是一群喜欢以激烈的苦行自我炫耀的人,但在他们的箴言录里,我们却看到他们常常提及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他们把中庸之道称为“王道”,而“王道”这个意象,是来自于《旧约》。据《旧约》记载,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要经过以东国(Edom)的国土时,曾差遣使者去见以东王,求他让以色列人通过,并表示以色列人将会沿着正中间的“王道"通过以东,而不会偏左走或偏右走。(见《旧约·民数记》20,17)
约瑟阿爸问珀曼阿爸:“我该怎样禁食?”后者回答说:“是我的话,我会每天吃一点点东西,但不吃饱。”约瑟阿爸听了问道:“难道你年轻的时候,从来不会连续禁食一两天的吗?"珀憂阿爸回答说:“是,没有错。说真的,我年轻的时候有时会连续禁食三四天,甚至一星期。很多阿爸都有过这种经验。但他们最后却宁采每天吃一点点东西的方式。他们把“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传递给我们。”
❈
人们都说梅格迪阿斯阿爸(Abbas Megethios)是个十分谦逊的人。他是被埃及人养大的,而且跟好几个有名的阿爸学习过(包括西索斯和珀曼阿爸)。他住在西奈山一个紧靠河边的地方。他说过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圣徒来看他,问他:“弟兄,你在沙漠里的生活是怎样过的?”他回答说:“我两天吃一餐,每餐只吃一片面包。”圣徒告诉他:“我给你一个建议:以后改为每天吃一餐,每餐吃半片面包。”他照做了,发现对自己的灵性增长大有神益。
❈
有一个教父说了一个关于西索斯阿爸的故事:有一次,西索斯阿爸为了想克服睡眠而把自己吊挂在山崖上面。但一个天使却前来把他的绳子解开,交代他永远不要再这样做,也不要给别人这样的榜样。
❈
有一个弟兄对萨尔马塔阿爸(Abbas Sermetas)说:“我的思想不断敦促我不要吃、不要喝和不要睡觉。”萨尔马塔阿爸说:“你饿了的话,就吃;渴了的话,就喝;困了的话,就睡。”另一个阿爸听到这话,就对那弟兄说:“萨尔马塔阿爸的意思是,你饿得受不了的话,就吃,渴得受不了的话,就喝。如果连续的守夜让你昏昏欲睡,就睡觉。这是萨尔马塔阿苍真正想告诉你的。”
❈
据说当西洛安阿爸的弟子内特拉斯阿爸(Abbas Netras)住在西奈山上时,他的苦修相当温和,然而,当他成为了法罗拉(Pha-ran)的主教之后,却采取了极为严厉的苦修。别人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分别,他回答说:“住在沙漠时,由于孤独和贫穷,所以我尽量不去太苛待我的身体,以免自己生病;但现在,我却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里,因此我必须加倍苦修,好让我身上那个僧人不会离我而去。”
❈
一些弟兄一天往访一个阿爸。在他住处外面,他们看到一些小孩在观看一些动物吃草,并大喊一些下流的脏话。当那些弟兄向阿爸告解过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了他的忠告以后,他们就问阿爸说:“你是怎样受得了那些小孩的呢?你为什么不去吩咐他们不要再用污言秽语大声嚷嚷呢?”阿爸回答说:“对,弟兄们,我确有想过出去这样吩咐他们。但接着,我就责备自己说:‘如果我连这小小的不舒服都忍受不了,那当有更大的试探临到我的时候,我要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把吩咐他们不要大声嚷嚷的念头打消了。从忍耐这个小小的不舒服开始,我将会习惯一切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
有一天,一个沙漠猎人去拜访安东尼阿爸时,看到他正跟一群弟兄无所事事在闲聊。他对于隐士会过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感到不解与不以为然。为了让他明白个中的道理,安东尼阿爸就吩咐他说:“把一支箭放在你的弓上。”猎人照做了,然后阿爸说:“现在把弓弦拉开一点点。”猎人照办之后,阿爸又说:“把弓弦再拉大一点。”继而又说:“弦再拉大一点。”但这一次,猎人却回答说:“再拉,弓弦就会断掉。”“上帝的工作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让弟兄们绷得太紧,他们就会很快折断。所以,应该三不五时让他们放轻松和放纵一下。”
但明辨却不一定是指向放宽的一边的:
西尔韦伊阿爸和他的弟子撒迦利(Zacharie)有一天造访一家修道院,受到饭菜的招待。离开后,他们在路上行经一个水池。他的弟子想要掬些水来喝,但阿爸却说:“撒迪利,今天是禁食日,不能喝水。”撒迎利不解地说:“但是,阿爸,我们刚才不是吃了饭了吗?”阿爸回答说:“刚才我们吃饭,是出于爱,是不想让热情款特我们的弟兄失望,但现在只有你我两人,所以我们必须禁食。”
有很多故事都反映出,明辨可以作为指控者与被指控者之间的桥梁:
有一天,一个僧人因为被试探绊倒而被逐出了修道院。他到安东尼阿爸那里呆了一会儿,然后阿爸叫他再回修道院去。不过,修道院的弟兄却再一次把他驱逐,他只好再次折返安东尼阿爸那里去。阿爸叫人为他把如下的口信带给修道院:“一艘船在海上搁浅。它失去了所有的货物。很多乘客几经挣扎,才得以回到岸上。但你们现在却想把那些已经获救的人再次丢到大海里。”修道院的弟兄因此重新接纳了那个被逐的僧人。
❈
一个弟兄因为犯了错而被逐出了教堂。贝萨里翁阿苍(Abbas Bessarion)听说以后,马上站起来说:“我何尝不是个罪人。”然后跟着那个弟兄离去。
❈
一个弟兄被指控犯罪,其他弟兄问摩西阿爸该怎样处置他。摩西阿爸沉默了半响,然后站起来,找来一个有破洞的袋子,在里面装满沙子。他把袋子背在背上,又在手上拿着另一个装着沙子的小袋子。弟兄们摸不着头脑,问摩西阿爸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背上那袋子,装得就是我的罪,我把它背在背上,好让自己看不见它。它里面的沙子会在我看不见的情况下漏光,这样,我就像是没有任何罪似的。我手上的小袋子里装的是我弟兄的罪。我把它拿在手上,好让我随时都可以看得见它,随时都可以遣责它。这显然不是正确的做法。我不是更应该把装我自己罪的袋子拿在面前好让自己随时看得见它,并因此知道应该向主恳求宽恕吗?
❈
一些老人问珀曼阿爸:“依你之见,当我们守夜的时候,看到有弟兄打盹儿,应该把他叫醒吗?"珀曼阿爸回答说:“换成是我,如果看见一个弟兄在打盹儿,我会让他的头枕在我的大腿上,好让他睡得舒舒服服。”
本文摘录自《隐士:透视孤独》 作者:(美)法朗士(Peter France) 翻译:梁永安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慢跑法 附: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
❈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