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童年《大成就者之歌》第二部 早年的岁月
1 我的童年《大成就者之歌》第二部 早年的岁月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记录整理:艾瑞克·贝玛·昆桑(Erik Pema Kunsang)
马西亚·宾德·新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译者:杨书婷 郭淑清
第二部 早年的岁月
第一章 我的童年
让我稍微说明一下关于我近亲的事情。我父亲吉美·多杰跟我母亲生了五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我姐姐查嘎(Tsagah);我是老二,接下来是我弟弟天嘎(Tenga),他比我小一岁,被竹千认证为三十七岁就过世的杰出上师——喇嘛阿蒋(Lama Arjam)的转世。排行在他后面的,是我妹妹明珠·确准(Mingyur Chodron),她于一九八九年过世;我这两个妹妹都有孩子,其中有些人还住在康区。我最小的弟弟是昆章·多杰(Kungzang Dorje)。
昆章·多杰是个让人大呼惊奇的人,据称他是涅琼·秋林的转世①。当他还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征示。很早以前,他就清楚预言了藏传佛教将遭遇浩劫,而此预言被给恰寺的一位僧侣记录了下来。还有一次,他说我们某位亲戚在冈仁波齐峰附近朝圣途中过世了——事情就真的发生在那个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寿命很短,当他只有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告诉我母亲:“可怜的母亲,我很抱歉,当我尸体火化的时候,你会那么哀伤。”不久后,他在那年就过世了。
我父亲与另一名女子生了两个孩子,老大是遍吉。此外,父亲还有一对儿女,是与另外两名女子所生;儿子昆果·卡桑(Kurgo kalsang)是与夏迦·师利营地的一位修行者所生,当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父亲已在这个营地住了一段时间②。
莲师护佑下的新生婴孩
我出生于扎达(Drakda),就位在从拉萨往桑耶途中,“耶喜·措嘉生命之湖”(the life lake of Yeshe Tsogyal)附近的一个小地方③。
当我还是个新生婴孩时,就因为某种不知名的疾病而陷入重病,面临生死关头。父母把我带到桑耶寺。五尊神圣莲师像的其中一尊就供奉在桑耶堡(Castle of Samye),莲师曾说,那尊看起来和他一模一样④。那尊莲师像就放置在一个宝瓶中,人们可以从中取水作为加持。那时候,我实际上已经停止呼吸了,所以我父母无计可施,只能把我放在莲师像前,对着莲师祈祷。
我父母祈求他们的新生婴孩不会就此死去。后来他们说,就是因为莲师的加持,所以我才没有死掉。当他们祈祷的时候,我先是张开了眼睛,然后就开始有了呼吸。在那之后,他们就带着我一起到桑耶附近的所有朝圣地去。当然,我完全不记得这些事了,是父亲告诉我这整个故事。
我父亲跟卓越的竹千大师非常亲近,所以我们经由雅鲁山谷(Yarlung valley)到他的主寺去⑤。山谷的上半部是称为“喜乐岩穴”(Joyful Cave)的道场,是应竹千邀请而从康区来到此地的成就者夏迦·师利的住处。
我父母说卓越的竹千对我们非常宽厚仁慈,他也要求我父亲为他的健康长寿修法。我们在那里住了四、五个月,所以我人生的第一阶段是在夏迦·师利的营地中度过的。竹千为我们兄弟姐妹订作了特制的绸缎衣服,有些绸缎布料还作成夹克样式,我一直穿到离开前往康区为止。
我伯父桑天·嘉措与噶玛巴互为师徒关系,当我出生的时候,他正在楚布寺为第十五世噶玛巴传授《新伏藏》,也从噶玛巴那儿领受一些传承教法。因为桑天·嘉措是兄弟中最年长者,所以我父亲送了个信息给他:“我生了一位男孩,请你请求噶玛巴卡恰·多杰为他取个名字。”
因此,噶玛巴在自己手上写下我的名字“噶玛·乌金·哲旺·帕巴(Karma orgyen Tsewang Chokdrub Palbar)”,并将之绣在一块盖有他印信的精美绸缎上,连同一条哈达与绣着金线的五码长红色大陆出产的绸缎,一起送给了我父母。“把这块绸缎给那男孩,这是我要给他的礼物。”噶玛巴说道,奇怪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将那块绸缎做成实用的东西,因为那是噶玛巴送的礼物,人们认为它非常特殊,没有人敢裁剪它。
由我来复述这句话似乎不太妥当,但无论如何,噶玛巴也说“这男孩是位真正的转世祖古。”然而,当时他并没有提到我是谁的转世。
回到康区
几年来,我数度遗失那个绣有我名字的小卷轴,但总是又再次找到它。第一次遗失时,我还相当年幼。结果是一只老鼠偷了它,因为后来我在一个老鼠洞里发现了它。当我待在母亲屋子里时,我又把它弄丢了。母亲家有把所有路过访客所喝过的茶叶堆起来,大到足以让小孩子在里面玩耍。有一天,我发现卷轴就放在茶叶堆上,由于放在老茶叶堆上的缘故,所以变得有些褪色了。除此之外,它看起来还好。我猜也是只老鼠把它拿到那里去的。现在,我把它安全地存放在我的圣物箱里。
我父母跟我在中藏停留了好几年,我在那里学会了一些中藏方言与当地歌谣。然后,我们开始慢慢回到康区。我父亲先到仲翁寺(Drong Gompa),那是我儿子确吉·尼玛(Chokyi Nyima)的前世喇嘛——天津·多杰(Lama Tendzin Dorje)的寺院,坐落于拉萨北方往康区路上好几天路程之处。
大伙儿踏上回家的归程之前,我们全家先在仲翁寺集合。桑天·嘉措已在那里传授灌顶一整个月了⑥。喇嘛天津·多杰是德喜叔叔非常亲近的朋友,两人情同手足,也都是卓越的大师夏迦·师利的亲近弟子,而这也是德喜叔叔未回到康区的另一个原因;他已经在仲翁寺逗留了一年,而现在,他母亲贡秋·巴炯也住在那里,桑拿叔叔则担任她的侍者。我父亲也刚到,终于,每个人都要一起启程回康区了。
但是,就在我们离开中藏之前,第十五世噶玛巴圆寂。我三岁的时候,曾被带去见他,我对楚布寺附近一带、寺庙大殿,还有见到许多喇嘛仍有印象,但因为当时我只是个幼童,所以记不得噶玛巴的长相了。他圆寂的时候,我记得距离楚布寺走路一小时的地方有些沙丘,人们就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
这件事一过,我们开始踏上了回康区的旅程。对一个三岁孩童来说,这趟骑马旅程确实非常遥远,而我一路都坐在垂挂于马侧的篮子里,有次不小心掉到蓝子外面,还受了伤。
回到囊谦家中,我跟母亲待在一块儿,也跟姐姐团聚了。那年后来的时间我都跟他们同住。很快地,我弟弟跟我就开始学习认字,由一位慈祥的老喇嘛教导我们。当我终于能够阅读时,我就被带到给恰寺继续读书,并由我舅舅担任我的亲教师。
大约这时候,我听说祖母想要搬到慈克寺去。她说:“我想要死在我父亲与兄弟的寺院里,我拒绝死在其他地方。”一如往常,她不会听从任何试图劝阻她打消念头的人。
好问的孩童
你知道一个孩子如何能够不断提问题?我就像那副德行——极端好奇,老爱询问无法回答的问题,并毫无来由地曲解别人的言论。不管谁来,我都会不断用问题轰炸他们,盘问他们,直到他们无言以对为止。我爱追根究底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就像我的孙子帕秋(Phak chok),也就是我们慈克·秋林的长子一样。
旺多(wangdor)是位老喇嘛,非常疼爱我,我也会连珠炮似地不断向他提问题:“什么是心?什么是心的自性?要如何禅修?”我尤其喜欢惹恼母亲家的老女士们。我一开始会问“土与水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将他们做成那样子呢?最早的水是如何形成?而它又流向何方?天空为何是蓝色的呢?它这个样子多久了呢?它一直都是蓝色的吗?假使不是的话,它如何变化呢?”
她们会愣住,然后说:“真是个惹人厌的小孩!”到最后,有人会恼羞成怒地问道:“难道没有其他人可以照顾这个孩子了吗?”
孩提时候,我记得我跟着一位亲教师学习,并花很多时间跟我母亲在一起;她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并且拥有自己的房子,和仓萨·扎南(Tsangsar Dranag)的庄园宅第相通。不过,大约在我九岁时,我被交给了父亲,到他的骑马一天路程的隐修处去。到了十八岁时,我到拉恰寺云,由桑天·嘉措接手负责我的教育。
我有许多个家。我老家在仓萨庄园,那是我父亲最初的房子,现在由我哥哥遍吉负责管理;我父亲的隐修处也算是我的家,我跟桑天·嘉措待在一起的拉恰寺也是我的家。除此之外,我也将属于拉恰寺的隐修处叠峰视为一个家。
我父亲的堂兄是位年迈的喇嘛,他曾经揶揄地说道:“也许你很幸运,可以自在地漫游于许多个家之间,从来没有久待到足以让任何人掌控你。不过,说不定你也会因此变成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当心!你知道有句谚语说,成为孤儿的牦牛通常会活活饿死,因为它用尽所有时间走过一个乳头又一个乳头,从来没有久待到足以吸吮任何乳汁。”
我可以非常自由地每几个月就到任一个住处去,而每当我到达时,都能得到细心的呵护。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在桑天·嘉措逮住我之后就结束了。
噶杰喇嘛(Gargey Lama)是教导我阅读与写字的启蒙老师之一,我弟弟天嘎跟我两个人都跟着他学习。他也是位相当杰出的祖古,当他和蔼可亲的时候,极为温柔和善,不过当他生起气来,可是会打我们的。无论如何,他是个非常宽厚仁慈的人。
有时候,他似乎有短暂的神通力,他也做过许多预言。我记得他偶尔会告诉我们这两个小男孩:“当我死时,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枪杀。”
后来一个时期,藏地发生骚乱,当时他到山上去,待在一个洞穴中修行。结果匪徒闯了进去,将他打倒在地上,并枪毙了他。
严饰世界的大营地
继续讲述的我故事之前,我想要强调的是,佛法无远弗界地遍传整个西藏雪域,深入我们的社会,即使是幼童也不需要刻意学习像《莲师祈请文》这类祈祷文;他们生长在这样的佛教环境中,一再地听到它,自然就学会了如何唱诵。
孩子们的游戏也反映了这样的氛围,因为我们时常玩盖寺院的游戏。在我的监督下,我们一群群孩童会堆起泥块与石头,成功筑起一座座小“寺庙”,然后我们会扮演起“喇嘛”来。有时候,这样的游戏会从大清早一直玩到傍晚为止。
除了隐士与一大群住在大寺院里的僧侣与尼师之外,修行人通常聚居在大型营地之中,就像围绕着夏迦·师利而居的那群人一样。举例来说,第七世噶玛巴⑦从未在一处久待过,而是迁徙于西藏各地一处又一处的营地,他所收到的一切供养物,都直接留给当地的寺院。
第七世噶玛巴亲近的随行人员,至少由一千名僧侣所组成,不管噶玛巴到何处,他们都跟随着他。僧侣、侍者,加上马匹与牦牛,数量庞大到无法将所有人都容纳于同一处。所以,他们必须一百个人一组,错开行动,扎营于七个或更多相距一天行程的地方,在每个地方待上一天。
大伙儿都宿营在只有单一支柱的禅修小帐篷里,大小仅足以坐在里面而已。整个僧团的人都待在这样的帐篷里,只有上师的帐篷通常会大一些;他们全被要求遵守一天修持四座法的噶举传统,旅行时也不例外。指定的时间一到,会有铃声响起,大家就一起用餐。
用餐一结束,依照噶举传统,他们会念诵一百大部的佛陀言教集《甘珠尔》。当他们沿途旅行,成一直线走在广阔的平原上时,年轻的僧侣会将不同页次分发给这一百名僧侣,等他们念完后再收回来;全部的人在抵达下个山区时,就轻而易举地念完全部一百部经文,而每个僧侣每部都只念诵二到三页而已。整个营队大到当大家集合一起时,仅仅在一小时内,僧众就能念诵完整部《甘珠尔》;他们喝完的茶叶堆叠起来,通常可以像成年男子那么高。
噶玛巴的旅队被称之为“严饰世界的大营地”,是显现佛法如何深切地交织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数例子之一。
囊谦的尼众修行人
我的家乡囊谦并非以拥有博学大师而闻名,然而,我们有着众多喇嘛与托登(tokden),亦即从不修剪发辫的专职禅修者。所以传统上,在家居士会请求他们遇见的任何行者给予心性的开示,然后依此锻炼自己的心并获致了悟。过去,著名的大师措尼与其弟子藏扬·嘉措(Tsang-Yang Gyamtso)就已经广泛地在各处给予心性的开示,所以这个传统已根植于文化之中。
这种传统在囊谦许多尼院中特别受到重视。尼师也许不像学者那般非常有学问,但她们全心全意专注于口诀指引(pith instructions)。她们会向每位造访此地的喇嘛请求心性的开示;每一位年轻祖古抵达一处隐修处或尼院时,马上就会被二十至三十位尼师团团围住,被迫给予“心性教授”,而这通常是人生中头一遭,所以常导致年轻的祖古紧张到全身冒汗,因为这些尼师可是以询问精微问题而著称。一旦喇嘛讲完了心性的开示后,连珠炮似的问题就会连番而来,每个问题都比上一个更加困难。
一位曾身历其境的祖古告诉我,他深陷苦思正确答案的可怕麻烦里,而且很快就发现自己被逼得走投无路。不过,不只他如此,尼师们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那就是她们的风格。解决之道很简单——你必须具有真正的口诀传承,且不止于徒具祖古或哲学家的虚名而已。最常见的情况是,有个人倘若在年轻时就被称为“祖古”,人们自然而然假定他能给予心性的教授。这位祖古说,他觉得拒绝这些尼师并不恰当,但是,如果早知道她们的理解更胜于他的理论,他也许会拒绝。
这状况也不只发生在小道场,最大的尼院给恰寺里满是女性修行人;每当有喇嘛造访时,她们都会请求开示。如果你在尼院附近的乡间漫步时,你常会看见三三两两的尼师成群坐在大石块上或树荫下禅修。
在囊谦寺,身为尼师就相当于是个禅修者。
我母亲家族的儿子们常被确认为喇嘛的转世。这个家族年幼的转世喇嘛会出席为生者与亡者的利益所举行的法会,并接受信徒的供养。
甚至当我还是个孩童时,因为同时被视为祖古,以及这个举足轻重的家庭的传人,所以,我常主持这类法会。此外,在人们家中举行法事时,他们也带着我一起去,因此得以累积更多的供养金。我相信一个夏天与冬天下来,我被迫参与了多次法事,大多是为了确保往生不久的亡者有美好的来生而举行的,和寂静尊与忿怒尊相关的法事。我很抱歉地说,我因为这样而收到了数量可观的收入⑧。
不过,在桑天·嘉措为我举行升座典礼,并从此确立我为确旺·祖古(Chowang Tulku)的转世后,这些活动就都停止了。
深受加持的隐修处
当我年约九岁时,父亲负责照顾我。我父亲住在山区的德千林隐修处,是一处由闭关棚舍所环绕的小型尼院。我非常喜爱父亲的隐修处,此地的风景与视野都美不胜收,而此处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我们早期的祖先。
我们巴戎噶举传承祖师之一达摩·汪秋建立了两座道场,一座在中藏,另一座在康区,而这两座道场被称为“上道场”与“下道场”。
“下道场”位在山区,也被称为“无数阿种子字之宝堆”(Jewel Heap of Countless AH Sylables)⑨,这名称来自于一座小山,山上的石面上妆点了不可计数、自然浮现的“阿”种子字⑩。自然浮现的种子字非常令人惊叹,你可以在将近一百处不同地方的石面上见到种子字“阿”。我个人就至少在四十到五十处悬崖壁上看过这些种子字。
这是个受到极大加持的地方,许多巴戎传承的先师们都曾在此地住过,并展现了他们的神幻力。当达摩·汪秋住在此地一处岩穴时,许多弟子聚集在他身旁,后来成为著名的“具有极佳知识的十三大师,能像马一样飞奔的十三大师,能像鸟一样翱翔的十三大师”,还有许多的成就事迹。他们全都落脚在德千林坐落的那座山上。
德千林让我记忆深刻,我所记得的康区人也大部分来自这座山的周围地区。我大概在那里待了八年,期间曾短暂前往叠峰跟桑天·嘉措相聚。最后,我担任父亲的尼儿巴(nyerpa,即管家)一整年时间,一直到升为佛坛主事,并负责制作所有食子为止⑪。我能在这方面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都是因为祖母贡秋·巴炯曾教我如何制作《新伏藏》里的食子。
有时候,我会到拉恰寺找桑拿叔叔。在我十五岁左右时,他来德千林住。桑拿叔叔教我怎么做《新伏藏》法中的仪式,包括唱诵文的曲调、手印、哪段经文该安插在哪里、在特定仪轨中该如何跳段衔接,以及其他这类的事情。
德千林的生活恬静宜人,山坡上满布巨大的松柏,我也还记得,那里经常都是晴空万里且阳光普照。不过,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树木都被砍掉了。⑫
山顶上走路不远的地方,有一尊约三层楼高的无量光佛(Buddha of Boundless Light)像。第一世措尼的上师确贾·多杰(Chogyal Dorje)是秋吉·林巴那时代的人,他在山上四个方位都留下了显著的脚印。
几世纪以来,德千林已经年久失修,后来有位给恰寺院的喇嘛将其重新修复。我父亲就在这个隐修处定居了下来,并在此闭关多年,直到他离开他的身躯为止,那已经是大约二十年后的事了。
我父亲一直都住在那里,只有一次因为要事而离开,也就是前往慈克寺参加他母亲贡秋·巴炯的荼毗大典。而在回来途中,他也曾短暂造访了几个地方,除此之外,他全部时间都待在德千林。当他住在那里时,隐修处才被称为“德千林”,即“大乐的圣殿”之意。
我父亲关房的正下方,有一座隶属于给恰寺院的小尼院。我父亲待在隐修处三十年期间,尼师的人数由六位增加到大约一百位左右。当父亲住在那里时,尼师们虽然过着穷困的生活,但都非常积极地修持。我父亲过世之后,全部尼师同心协力建了一座美轮美负的寺庙大殿,取代原先不合用的寺庙。然而,尽管寺庙盖得极为精致,最后仍在动荡时期被夷为平地。但我最小的儿子告诉我,这座寺庙已经又重建了,也再次聚集了八十至九十名尼师。⑬
坚毅专修的尼师行者
我一记得有些卓越的修行人住在德千林四周,他们除了训练自己安住于心的自性状态外,其他事都不做;他们穿着简单的羊皮大衣,几乎只吃糌粑粉,偶尔才吃一片肉干;他们坐在铺着羊皮的木板上,前面摆着一张小桌子,桌子底下除了放糌粑的袋子外,就是一只杯子了。下定决心修法的人,似乎不需要很多东西。
其中有位住在简陋小棚舍里,身无长物的尼师,她原先是我父亲的弟子,当她还非常年轻时,就曾一路徒步走到冈仁波齐峰再走回来。我认识她本人,深受她的简朴所鼓舞。她是在佛堂里,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她的那种人,因为她通常坐在门边最矮的位子上,而且一直低着头。
她却极为不同凡响,每天做五百次大礼拜。不知何时,她要求将她的门用泥块与石头封起来,在囊谦我们称这为这“封关”,只留一下大小仅足以将餐点与日用品送进去的开口。她就这样待了一年时间,才把门打开。而每隔一年,她就会做一年这样的闭关。
平常,她不跟任何人说话,你只能听到她轻柔低语着清晰且悦耳的咒语。有一次,涅琼的秋林路过此地,在她棚舍外稍做停留,并将头靠在门上。他想要确认她是否是一位坚持不懈,却资质愚钝的修行人。
他敲门并问道:“你在里面做什么?跟只小土拨鼠一样在冬眠吗?试图长时间静坐,并在了无生气的寂静中休息吗?”
“并非如此。”她平静地答道:“我延续心的本来状态,只是安住于不造作的自性中。此心是空,而本身为空的空性不需要我做任何事。”
当她解释了自己的修持后,涅琼的秋林了解他不需要再教导她任何东西了。
涅琼的秋林后来告诉我这则是故事,并谈道:“她是我所见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尼师;她拥有的只是最基本的必须品,以及非常棒的修行!”
她一生都在那里度过,由许多不同的人护持她的生活。后来当时局动荡的时候,她已经垂垂老矣,也拒绝离开那里。她说:“我确定他们会给我苦头吃,但那又怎样?我可以承受。”
当她往生时,仍是个尼师。这位年迈的女士彰显了意志坚决的修行人典范——不过,那里大多数的尼师都具有超群绝伦的毅力。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三个主要的志向:想住在洞穴里的强烈欲望、练习禅坐、偶尔当个假半仙。
当我还很年幼的时候,就对两位大师怀着深切的信心,一位是密勒日巴,另一位是龙钦巴,我对他们的虔诚心常常会凌驾其他情绪之上。有时候,当地人依传统方式到我这里来,要求我为他们加持时,我会说:“愿密勒日巴看顾你。”或“愿龙钦巴保护你。”甚至当我向父母与桑天·嘉措道晚安时,也会这么说。
由于这两位驰名大师的一生都花了相当长时间待在洞穴里,所以当我六或七岁的时候,就急切且认真地想要住在洞穴里。我会询问所遇见的每个人,看他们是否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洞穴,然后我就会将它们搜寻出来。也因此,我熟悉了这地区所有的洞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搬进一个洞穴,并致力于禅修。
不管照顾我的人是谁,我也非常喜欢和此人在乡间搭起小帐篷,然后整天在山丘上露营。我们会以营地为基地,长途步行找出该地区的每个山洞;每当找到一个洞穴时,我们就会很开心地坐在那里,一一阐述住在洞穴里的美德。我尤其记得耸立于我们仓萨家上方的峭壁上,有个小而有趣的洞穴。我偶尔会走上那里,并模仿禅修中隐士的姿势,假装打坐。我也会练习从不同喇嘛那儿听到的禅修指引。
隐修山洞的神奇
后来,一处位在我父亲隐修处上方的洞穴吸引了我的注意。说来真的很有趣,从下方无法进入那个洞穴,唯一进到里面的方法是拉着绳索,沿着峭壁上方降下来,看起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陡峭的崖壁上有个突起的岩块,上面有棵大树,我以前会爬到树上,寻找进入洞穴的通道。尽管我如此殷切盼望,但我却从未进入过那个洞穴。
叠峰也有一个洞穴,就位在山渊边缘。好几个世代以前,人们就在坚硬的岩石上锤入铁环,并凿出立脚点,然后将绳索系缚在铁环上。据说洞穴里面有许多代表成道者身、语、意的信物。有人告诉我,为了保持完整无缺,当地一位护法已经进入洞穴中,有时还被人看到化身为大蛇模样,防止盗贼闯进去夺取珍宝。所以几百年来,没有任何一样信物遗失过。
听了这些故事后,我当然得进到洞穴去。我可以从山谷对面看到这个洞穴相当大,不过,却无法清楚看见任何东西,佛龛似乎被人用石子与泥块封死了,所以,我想像着假使我们有办法开凿它的话,将会发现所有不可思议的东西。
有一天,我问桑天·嘉措我是否能尝试往下爬到洞穴去。“绝对不行!没有人能够到得了那个洞穴。很久以前,曾经可以让人进入,不过现在没办法了。除非你能像只鸟那样飞翔!”他这样回答我。
尽管如此,当我听说攀爬山壁最适当的方式,就是用根绳子系在领队的腰上,我就号召了一群年轻助手,带着绳子,要将绳子绑在峭壁顶端一棵大刺柏上。我们一行人,包括我表弟,就是噶美堪布的年轻转世,以及其他八、九个人一起,管他该死的大蛇,我们计划要开凿宝藏,然后将宝物分送给我父母与桑天·嘉措。
我们每个人腰上围着一根坚固耐用的绳索,然后就迈开步伐出发了。尚未走远,身后就响起了有人说话的声音:“喂,你们几个年轻的喇嘛!要去哪里啊?”是我姑姑扎西·吉美(Tashi Chimey)。
“我们只是到那里边走走。”我说。
“既然如此,干嘛要这么多人?”她盘问道。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只是散个步而已。”我说。
尽管如此,她肯定还是放心不下,因为她马上就去找桑天·嘉措,而他就跟在我们后面出现了。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板起脸孔,问我们在搞什么名堂,我们就只好放弃计划,一哄而散了。
那个洞穴盘据在我心头好一阵子,因为我希望它能作为我躲开人群的修法去处,里面的圣物倒不是那么重要。不过,我从未进入过那处洞穴。我最近听说,许多的入侵者至今也无法克服那悬崖峭壁令人胆颤心惊的挑战,因此里面的神圣雕像并未遭受侵扰。
往叠峰顶端走去,有一处传闻是莲花生大士曾经待过的洞穴;它看起来比较像是个凹进去的缺口,上方悬着一块岩石,空间仅勉强容纳得下一个人,旁边则是自然浮现在悬崖上的“金刚上师咒”⑭。我怀着建造洞穴的想法,花了许多心力将石头叠起来,打算在凹进去的缺口周围筑起一道墙。有位从拉恰寺来的祖古听说过有种叫“水泥”的东西,他说他知道如何制作,并主动要帮忙。所以,在叠峰吃午餐的时候,我们非常认真地讨论了如何进行制作的事情,不过那个计划书却从来没有付诸实现。
所以,很不幸地,我这一生终究不曾真正在洞穴里居住过,因为我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给占满了。我如此着迷于住在洞穴里,所以我担心下辈子我会成为洞穴里的一条虫。
明心见性的指导传承
除了渴望洞穴之外,我也喜爱扮演“禅修者”的角色。我父亲与桑天·嘉措时常教导大人们如何禅修,而我有许多机会坐在里面听讲。至少我的耳朵有出席,因为当时我还是个孩子,所以我不会假装我了解他们所说的全部内容。但是,年幼且勤奋好学的我,听到了关于“心性”能被认出,并可训练自己安住在其中的事情,也听到了关于安静地坐着,什么都不做之类的事,所以我试着在德千林周围的山坡上模仿“禅坐”。
我也听到了“森崔”(Semtri)这个字眼,意思是“明心见性的指导”。我怀着极大的热忱运用这个字眼,且因为生性爱说话,我缠着前来的每位喇嘛,强迫他们给我“明心见性的指导”。我不记得在我年幼时期他们说了些什么,不过当我逐渐年长后,我开始留意他们的言谈与涵意。
显然,将心性指出来向来有其必要性,因为即使是转世祖古,似乎也无法藉由一己之力了知心性。有些人认为噶玛巴不需要直指心性的教授,而能自己认出心性。但是,第十六世噶玛巴怀着深切的敬意告诉我,当他从伟大的八蚌锡度领受心意传承时,他对这位上师的虔诚心极为深挚恳切。所以心性的传承绝对是至关紧要的,一定要有人将它展露出来。
在大师们的生平故事中,你常会发现,当他们初次领受直指心性教授,并认出心性时,他们经验到的觉醒,已完全去除概念性想法的障蔽,因而揭示出一种如虚空般广阔开放的状态。然而,身为一介凡夫,我完全没有任何类似的经验。我拥有的,并非一种令人称奇或超凡入圣的体验,反而比较象是一种非常单纯而且率真的感受。我从来没有经验到类似一大口吞下虚空般,撼动人心的感受。
我错失的不只是殊胜的禅坐经验,我也从未有过任何独特的净观经验,或收到任何关于未来的惊天动地式预言,或许是因为我的感觉迟钝得像颗石头似的。事实上,我从来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经验。尽管如此,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喜欢装出一副禅修者的模样,而且就如我之前提过的,我对龙钦巴与密勒日巴生起了自然的虔信。
我长大后,桑天·嘉措成为我主要的禅修老师。尽管他非常清楚我是个年幼的孩子,很可能无法理解所有的教授,但他却毫无保留地全部教授。当他理清主要教授细节时,我大约十一岁左右。
在那之前,我主要是依循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禅修。当我还是个孩童时,我会到邻近的洞穴“禅坐”。不过,当时我所经验到的禅修状态,与我目前的修持似乎一模一样——别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必定从过去几世带来了让自己处于自性状态的习性。然而在早年岁月中,我并不那么清楚那是什么,直到桑天·嘉措逐步教导我有关自性状态的确实性。在那之前,禅修对我来说都比较是自然而然的经验,不过,跟着桑天·嘉措修习之后,我就可以一个接着一个问题问他,而我发现,他所解释的,跟我孩童时所经验到的一模一样。
我没有什么可吹嘘的了悟,因此我所说的清明体验和个人信心的表露比较有关。我从孩童时期就有的信心与虔诚心,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并非由任何人加诸在我身上。因为虔诚心,我也对世俗目标生起了徒劳无益的强烈感受。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当个坚忍不拔的男子汉——跟我心目中的英雄密勒日巴与龙钦巴一样坚忍不拔。
当我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我觉得自己似乎并没有非常勤奋不懈,我只是日以继夜地分心于其他事务,让生命就这样流逝。
胆量与识见
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断了右手臂。大约一年之后,又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左手臂。第一次摔下来时,骨头出现了问题,所以一路从拉恰寺请来了一位老医生。诊断后发现问题是脱臼,需要整复,但老医生心肠太软,不忍心造成一个孩子剧烈的疼痛;他就是无法说服自己这么做。我开始数落他不尊重我的胆量,把我当作区区一个孩子对待。
“我可是那个终其一生都必须带着一只伸不直的手臂过日子的人!”我争辩着说:“所以,用力推拿一下,把它弄好。”最后,老医生终于给予必要的推拿,然后以康巴人方式,用一块夹板固定住。
这次的情况还不像第二年那么糟,那次我的骨头刺穿了皮肉。意外发生在路途遥远的山上,我花了半天时间才下山来。必须再请医生来才行,而且我们必须在一位以前曾经帮牛整复过断腿的男子,与一位一直是第十五世噶玛巴弟子的怪老头医生之间作选择。那位年迈的医生被请了过来,不过当他靠近我们住处时,他的马儿却受到了惊吓,把他从马背上甩了下来。他的伤势相当严重,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大约傍晚,当我总算返抵家门的时候,我撞见了两名男子扛着那位受伤的医生。
那位老治疗治师试图指导他两位助手整复我的手臂,但他们却没有那么勇敢。我必须再次插手。“等一下,”我跟他们说:“你们两个没有人会感到疼痛!但假使你们不动手的话,我就将会是那个带着残废的手臂四处走动的人。所以就照办吧!”
“拉它!拉它。”老医生大喊道。
我也说话了:“你们以为保护我免于疼痛就是仁慈吗?我觉得你们很残忍!你们两个没用的家伙!”
我开始将自己的手臂拉回原位,但我做得不对,骨头以一种可笑的角度卡在外头。最后,他们出于怜悯之心,接手把骨头拉直,然后包扎了伤口,但包扎得不怎么好,我带着难以忍受的疼痛卧病在床两个月。躺在床上,我能看见鸟儿从窗前飞过。我时常想着,它们能够飞翔必定非常快乐,因此,但愿自己生为一只鸟儿:见到了小绵羊与小山羊,我觉得它们多么幸运,可以这么健康,而不像我这样卧病在床。疼痛日以继夜,甚至痛到让我无法入睡。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无法将那只手臂抬起来,不过,后来逐渐复原了。
至少,我早年的时候还有些胆量。
半仙生涯
现在说到我为时短暂的“半仙”生涯。我第一次到给恰寺时,大约五岁左右。那段时间,就在黄昏过后,我能够“看见”东西,仿佛在梦中一样。有时候,我甚至相信我净观看了释迦牟尼佛。也许只是光线所引发的错觉,不过我很乐于利用这些事件沾到好处。
尼师们怀着极大的敬意对待这位小冒充者。有时候她们会问:“我们正在修什么法?”而因为我的“净观”,所以我能告诉她们特定本尊与护法的名字。当答案正确的时候,她们都目瞪口呆,并在我面前顶礼。
因此,尼师们开始把我当成珍宝般对待,我甚至成功愚弄了住在住持寝室附近的首席尼师。有人仅仅因为有点神通力,或作过几个清明的梦境,却还不具有实质内涵引导别人时,就占人家便宜,你除了称呼他为“半仙”之外,还能称他什么呢?
我以见到尼师们吃惊的睁大眼睛,以及虔诚的模样为乐。当我年纪渐长之后,这种神通力慢慢消失了,尽管我的假半仙并没有持续很久,不过还蛮成功的。
所以,当人们谈轮到神通力与神幻力时,我并不会感到惊奇。事实上,我真的感到有些不信任。
当我更大一点时,有段时间又当起了假半仙。我搬去德千林跟父亲住在一起之后,他很仁慈地教导我,而我也开始了解典籍的内容。我父亲时常坐在户外一棵大树下的大块圆石上,利用密勒日巴的道歌来教导我,每次半小时。他教我很多曲调,我变得非常喜爱他们。我父亲有两种唱那些道歌的截然不同方式,我至今也仍然清晰地记得它们。
有一回,当我回到给恰寺时,那里的尼师们不知道我已将那些道歌牢记在心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坐在一个小洞穴里,把自己裹在一张白色的旗帜里,让自己看起来像密勒日巴一样,并唱道歌给四、五十位尼师们听。你应该看看她们的模样——她们着实惊叹不己!我沉浸在她们的虔诚心之中。我当时仍是个年幼的孩子,当我去解尿的时候,她们有时会将它收集起来,用手捧着喝下去,把我想成是密勒日巴本人。
注释
① 另一位涅琼·秋林由宗萨·钦哲认证,他是乌金·多杰仁波切与吉噶·康楚的父亲。(祖古·乌金仁波切说明)
② 查嘎住在尼泊尔,晚年时,她成为一名尼师,鼓舞着每位见到她的人。我们在二零零三年遇见了最年幼的妹妹,她是位非常讨人喜爱的老妇,却在时局动荡时候吃过不少苦头。她的丈夫原是距拉恰寺院骑马一天路程的达那寺喇嘛,很年轻就死了。在那之后,她与年幼的女儿跟游牧民一起住了许多年。遍吉的女儿仍住在康区的结古镇(Jekundo)。他儿子一家,包括好几位转世祖古,已经重建了仓萨家族的拉朗寺(Lhalam Gon)。昆果·卡桑仍然活着,在尼泊尔涅董欧色林(Ngedon oselLing)寺隐居。
③ “耶喜·措嘉生命之湖”,又称“措嘉·拉措,,(Tsogyal Lhatso),坐落在距离桑耶二十公里处的扎达。(英文口述记录者艾瑞克·贝玛·昆桑说明)
④ 这种写实像(ngadrama),或称肖像,是一种非常小型,称作咕如·措吉·多杰的雕像,是由酿惹·尼玛·欧色所掘出的伏藏宝物。(祖古·乌金仁波切说明)
⑤ 这是竹千传承的第十位转世米庞·确吉·旺波(Mipham Chokyi Wangpo,1884—1930),他的寺院是竹·桑纳确林寺(Druk Sang-Ngak Choling)。
⑥ 这包括了应图旺仁波切(Tubwang Rinpoche),即喇嘛天津多杰的兄弟之请求而给予的《图珠巴切昆色》完整传承。仲翁寺有三名主要喇嘛。冈波·祖古(Gampo Tulku)是冈波巴的转世,驻赐地在冈波巴原来的道场,这位祖古参加了这次传承。他对秋吉·林巴的《新伏藏》怀着深挚的赞赏,尽管无法领受全部教法,他想至少要领受到桑天·嘉措所给的《图珠》灌顶。(祖古·乌金仁波切说明)
⑦ 第七世噶玛巴确扎·蒋措(Chodrak Gyamtso,1454—1506)。
⑧ “不应得的收入”(kor),指的是信徒出于信心,为了生者或亡者利益而供养给僧团或个别喇嘛的实体物品,当它们被用于他途,而非原本目的时,会导致可怕的业果。
⑨ 阿邦仁千邦巴(Abum Rinchen Pungpa),或称阿邦山(Mount Abum),距离囊谦的夏达(Sharda)大约需要八小时在黄土路上的车程。(英文口述记录音者艾瑞克·贝玛·昆桑说明)
⑩ “自然浮现的种子字”的神奇现象,在全西藏与喜玛拉雅山区石壁上都可以发现。一个字母或本尊的形象出现在石面上,经年累月变得越来越清晰。(英文口述记录者艾瑞克·见玛·昆桑说明)
⑪ 身为一名“尼儿巴”,祖古·乌金仁波切负责管理他父亲的事务,包括俗世与宗教仪式两方面。(英文口述记录者艾瑞克·贝玛·昆桑说明)
⑫ 二零零三年造访这座尼院时,它已再次成为女性修行人的聚集处,我们也见到桧柏已经又长回来了。现在已有规定,所有这些美丽的树木、任何树枝都不准砍伐,尽管也许能收集针叶来做法会点香的材料。(英文口述记录者马西亚·宾德·舒密特说明)
⑬ 确实是由住在那里的尼师们重建得美轮美奂!德千林朝南面向美丽山谷,阳光、水、绿树丰足。当我们造访该地时,那里有卅二名尼师进行长期闭关,其中十二名是进行终生闭关。(英文口述记录者马西亚·宾德·舒密特说明)
⑭ 金刚上师咒为:“嗡啊吽班扎咕如贝玛悉地吽”(OM AH HUNG VAIRA GURU PADMA SIDDHI HUNG)。金刚上师咒也称“莲师心咒”。
12 两位殊胜的叔叔与他们的老S ▎13 夏迦·师利—成就者之W ▎14大S—学者噶陀·锡度《大成就者之歌》第一部 L性的源头
11 我父亲——展现S妙的人《大成就者之歌》第一部 L性的源头
9 我珍贵的祖母 ▎10 我的上S——桑天·嘉措《大成就者之歌》第一部 L性的源头
6 两位卓越的大师:钦哲与康楚 ▎7 …——第十五世噶玛巴《大成就者之歌》第一部 L性的源头
4 莲师伏藏 ▎5 我的曾祖父——伏藏大师《大成就者之歌》第一部 L性的源头
1 祖母的任务 ▎2 旭日初升的… ▎3冈波巴与早期的巴戎噶举《大成就者之歌》第一部
推荐书籍:《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附:第十五章 三虚空瑜伽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 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广化律师故事:你不要赖佛逃生 ▎续佛命脉舍金表 ▎分柑共尝的菩萨 ▎师父往生的事略 ▎愿以己身代师死
如来为地藏取名 ▎地藏名号的含义 ▎地藏的异名及本形 ▎地藏大愿的伟大精神 ▎释迦牟尼对地藏的赞颂《话说地藏》一
132 诺格菲的森林隐居处—头陀行比丘中心 ▎133 森林隐居处 ▎134 走路——一种精进 ▎135…《尊者阿迦曼传》
推荐书籍《我的学密历程》附:自序 ▎“乘着本尊的翅膀”(节选)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慢跑法 附: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
第一章 理性与信仰 印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印度哲学祛魅》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