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难答疑第十一讲 ①《丹道法诀十二讲》中卷
吕洞宾
编者按:胡孚琛教授,男,1945年12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道家与道教文化,现从事中国哲学研究。1980年,胡孚琛教授接受钱学森院士关于调研佛、道二教的修持法诀,为人体科学作贡献的嘱托,破涉江湖、遍际山林、亲赴康藏、出入禅密,历时30年。终于完成了丹道、禅宗、密宗的调研任务,于2009年9月将80万字的《丹道法诀十二讲》(三卷书)交到钱老手上。转载此文,仅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辨难答疑第十一讲 ①《丹道法诀十二讲》中卷
拙著《道学通论》自1999年问世之后,发现许多问题尚未尽人意,于是在2001年撰成《补遗》一文,对书中未尽之处作些补充。谁知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竟由授课需要以讲稿的形式一篇一篇写下来,成此《丹道法诀十二讲》。按原写作计划,仅写到《究竟境界》即告圆满,谁知某些刊物将上述内容刊出后,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我每年夏季,召集我指导的博士生、留学生、港台生、访问学者、博士后及其他要求来听课的学生集中授课,但课堂上一般不讲授内丹学,仅将此讲稿发给他们自学。
这样,一是这些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需要答疑。二是此讲稿部分内容刊出后,陆续接待了不少来信来访,双方讨论的内容,不断增新。三是此讲稿内容为少数江湖丹师所不容,令几个徒子徒孙在互联网上叫骂,并和我在社会上指导过的一批学生争辩不休,他们争论的某些内容,有时涉及丹道长期被江湖文化曲解的问题,我以为也有著文作答的必要。这样,只好将原讲稿内容压缩合并,最后以《辨难答疑》这一讲作结。这一讲的写作方式,原拟作问答体,后来发现竟排出30来个问题,忒过繁琐,就又仿照刘一明先生《修真辨难》的写法,集中成几个问题,统一作答。
其中关于丹道是否非要靠丹师口诀秘传的问题,占去很大篇幅,其原因有二。一是此乃学道者入手修炼拜师问道首先遇到的问题,必须讲清楚,故陈撄宁先生专门有《口诀钩玄录》之作,陈健民上师亦特别撰有《口诀谈》(《曲肱斋文二编》)。二是口诀秘传一事,恰恰是我和江湖丹师争议的焦点,且《丹道法诀十二讲》之问世,正是要打破江湖丹师对丹道的垄断,使之从江湖文化提升到学术的殿堂,故关于口诀之事,不能不辩。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吾亦如是。
世上凡作学问能立一家之言,成一代学人者,必具备三点,一曰能分析明辨,二曰能融会贯通,三曰能超越创新。近世佛道之研究堪称一代学人者,专于密宗者有陈健民上师,专于丹道者有陈撄宁先生。此二公分别对密宗和丹道之研究,皆能鞭辟入里,且都能将佛道各宗派会通比较,直言其利弊,更加毫不迷信权威,对佛陀、宗喀巴、吕祖亦敢放言评论,时出真见,创立新说。
陈健民上师和先师知非子生前过从甚密,应是我的师辈,对丹道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亦有了解,其著《从道家的功夫谈到密法的殊胜》,对丹道多所批评。例如他说:“加以道家口诀,不如佛法之公开,下手修之,一不如法,就生毛病,且近世借道骗钱者多。从其‘口号’观之,如‘万金不换’、‘长生不老’、‘千古传药不传火’等,引人入胜,其手法尤其高明。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非钱到手,决不空说。”这类批评,应是正确的,至少是和我对丹诀秘传之流弊感受相同。但他说丹道法诀“不值识者一哂”,丹道比密宗相差甚远,丹家是“外道”,学佛后再度道家之人云云,这种护教立场语多偏颇,至于谈到丹道等诸多功法如彼家丹法之采药是采“女子暖气”等,殊不可信。“暖气”乃人身之体温,如何能采,此乃不明铸剑与采药的分别之误,亦把丹道修炼看得忒煞粗俗了。
与此相反,陈撄宁先生干脆自承为“外道”,断言密宗功法粗糙不如丹道精细,并说:“往年余在北京时,正值某某法师亦在北京传授东密。某某督军之女公子二人,年龄在二十内外,学密宗功夫太勤,遂得干血痨之症,面黄肌瘦,月经停闭。每日下午,身体发烧。此等现象,余亲见之。凡学密宗不得病者,已属万幸。若求愈病,难之又难。因为人的身体是肉做的,不是铁做的。一味蛮干,决定没有好结果。”(1940年为某君《余之求道经过》按语)陈撄宁先生批评佛教和密宗的言论尚多,虽标出仙道修炼较之禅、密的诸多优点,但对禅密之指责亦有以偏概全之嫌。
眼下陈健民、陈撄宁二公的声誉如日中天,徒子、徒孙和私淑弟子亦风起云涌,不容别人说半个“不”字。不佞即因传出陈撄宁先生否定过的龙虎丹法,被几个自称是陈撄宁徒孙的匿名鼠辈上网讨伐,叫骂不休,以为我冒犯他们祖师爷“当代太上老君”、“仙学钜子”的神威!这几个匿名鼠辈虽然利用多种化名咆哮不已,却也自己拿不出什么新货色,只不过翻来覆去鹦鹉学舌地炒陈撄宁先生三、四十年代的冷饭,冒充自己的著述。
还有更令陈撄宁先生难堪者,这几个自称“徒子徒孙”的鼠辈不仅将陈撄宁生前没来得及斟酌修改的手稿匆匆捅出来招摇过市,造成诸多纰漏败坏他的学术威信,甚至连陈撄宁先生讲他费十年之功炼外丹,证明“红铜确能变成白银,但不免于亏本”的话,也在各种书刊里一再重复炒作。果如是,则是利用化学反应转变化学元素的所谓“冷聚变”,足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何“亏本”之有?可见彼鼠辈自己没长脑袋毫无学养,根本不配评论和整理陈撄宁先生的学术著述。
其实我对于陈撄宁先生和陈健民上师的为人为学,皆心仪已久,尊之为前辈学者,无半点不敬之意,对于和他们有牵连的丹师,也有意退避三舍,做到仁至义尽。我认为,不管彼二公修持是否确已成仙成佛,然就其住世期间留下的作品而言,还是人写的,不是神授的,如果句句都奉为金科玉律,则是堵塞了后辈学人的进取之路,且二公观点相互龃龉之处,也使后辈学者无所适从。元安禅师有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我在治学上力求分析明辨、融会贯通、超越创新的宗旨,实是向陈健民上师、陈撄宁先生二位师长学来的,眼见他们对自己的前辈学者敢于批评超越,因此我也学着以自己的头脑审视他们著述的观点。我自知自己眼下的学养和修持实践,不及陈健民上师、陈撄宁先生多矣,因之为了学术进步,我希望后辈学者对于我的学术观点,亦应作如是观。
附:《丹道法诀十二讲》 【中卷】 目 录
辨难答疑第十一讲
第一章 丹道之调研
第二章 丹道之修真辨难和答疑
第一节 三家四派丹法之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丹道对灵界的设定
第三节 积德通灵,集义生气,唯道集虚
第四节 丹道形、气、神之修炼要义
第五节 丹道铸剑功略说
第六节 为学与为道
第三章 丹道筑基功
第一节 无食、无念、无息
第二节 填髓法和抗寒功
第三节 藉众术而共成长生
第四节 自发声与自发功
第五节 站桩功再探
第六节 丹道入手功
出生入死第十二讲
第一章 人是什么
第一节 人的宇宙原理
第二节 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三节 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四节 人是多种生命的共生体
第五节 人和自然环境共存
第六节 人与社会历史同步
第七节 人是文化的载体
第八节 人是形、气、神的三重结构体
第二章 人的基本生命活动
第一节 生与死
第二节 病与老
第三节 过激行为
第四节 性活动
第五节 睡眠与梦
第三章 人为什么活着
第一节 人生不过是几句话
第二节 人生的需要和瞬间的觉受
第三节 人生之问
第四节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