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2-3

2021-04-02

《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2-3


外在的理论知识只能指出那无限的智慧的道路

 

历史参考为我们提供了外在的、理论的知识,可以指出找到灵魂应该探寻的方向,但是并不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力量的灵魂。我们可以看看这些相关内容都说了什么,但是自己不做一些内在的工作的话,我们就无法验证他们的描述的正确性。理论知识在教授的时候受限于自己的能力范围,与实践知识相对,实践知识是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的。

 

印度人在薄伽梵歌中说道:

 

这是真正的知识:总是把寻找自我作为智慧的真正终点。追寻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愚昧的。

 

(薄伽梵歌 13.11)

 

在道教中,人们发现:

 

真正的智慧不同于多学习;

 

而过多的学习也并不意味着拥有智慧。(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81)

 

知道有其他已经了悟灵魂和上帝的人并不能给予我们自我了悟。知道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尽管只是如此也能鼓舞人心。别人已经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知道了一个人类曾在月球上行走驱使着科学家们建造更好的飞船飞到更远的地方,这样总有一天人类能够在遥远的星球上行走。同样的,先前探索内在旅程的人们也能够激励、鼓舞并促使我们跟随他们的道路。

 

知道圣人和神秘主义者们对有力量的灵魂和它无限的智慧的描述可能会驱使我们采取措施来体验那知识的海洋。过去圣人们的文献和教诲是抵达我们真正的潜力的导航或蓝图。

 

佛教故事,木筏,可以帮助我们领悟文献知识和内在的智慧之间的区别。一个人旅途中来到了一片海岸边。他抵达的这个海岸是危险的,但是他了解到对面的海岸是安全的。他希望能去到对岸,但是既没有桥也没有船,所以他决定自己造艘船。他收集木头和树叶,建造了一个小木筏。手脚并用地驱动这艘小船,他成功到达了对岸。

 

到了对岸以后这个人想:“这个木筏帮助了我这么多。我穿过陆地的时候应该继续把它背在头背上,因为它之前帮助过我。”因此,这个人像背一头驴子一样把木筏背在背上,尽管现在木筏是一个负担,并且对他再无用处。

 

审视一下这个人的行为,这则佛教的寓言故事使我们得出结论,这个人把木筏留在岸边,徒步继续自己的旅行更好。木筏是用来帮助过河的,而不是用来顶在谁的头上的。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像这则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世界各地的宗教中外在的理论教诲和文献就像那艘木筏。尽管后者能够帮助我们走正确的方向,但是这些外在的语言文字无法在内在世界的另一个岸边帮助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我们需要直接的经验。教诲可以引导我们朝向正确的方向,但是它们无法带领我们抵达真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