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给乐葩.辛格的教理》(五)

2016-08-26

作者:圣.给乐葩.辛格

 

在大自然中,每一个身、口、意都要结算和偿付。有因就有果,有行动就有反应。杜绝了因,果也就消失。


业的法则使得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快乐或痛苦的形式来清付。它是大自然无形之手的鞭子。头脑会吸引业力,遮蔽灵魂,并藉由器官和感觉来操纵身体。虽然是灵魂给予头脑力量,但头脑已掌握了主权,反而操纵着灵魂。因此,控制头脑是迈向灵性的第一步。战胜头脑就等于战胜世界。卓有成就的瑜伽行者和神祕主义者即使晋升到相对高等的灵性王国,也未能逃出业力的掌心。


圣人将业分成下述三类:

 

1)旧业(储存的业):是远从地球上第一次出现生命那天开始,我们在过去世代以来所有造化存在形式中种种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所造出的帐目。可惜,人类对此及其影响均一无所知。

 

2)定业(定命或命运):定业将人类带入今天的肉身,并要在这一世完全清偿。业的降临出乎意料、难以觉察,根本无法控制。无论好坏,我们都得或哭或笑的忍耐、承受。

 

3)新业(目前身体里的行为帐目):与上面提到的两类有所不同,因为在这里人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行事。我们的行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将结出果实。其中一部分果实在这一生就收获,剩余的则转入旧业的储藏室中。

 

业力是我们再次降生的原因,每次降生,都有死亡跟随。就这样,悲伤、快乐伴随降生、死亡,持续不断。“想什么就成为什么。”是牢固不破的自然法则,宇宙因而存在。无论一个人多么正直、多么有天赋,只要还有一丝业力存在,就无法了脱生死。不懂自然法则不能作为借口,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制定的法律会有所宽容或给予减刑,自然法则却绝不容情。祈祷、忏悔和赎罪或可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但无法免除业力。要获得永恒的拯救,就必须将所有的业力彻底清除。

 

同样的,业力哲学在灵性科学的系统中也占有一席特别之地。但无论如何业力必定在印启和非印启者间,引发疾病和沮丧心情。人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却能尽所能塑造未来。


由于过去业力,我们在一定限度受绑,在一定限度自由。我们能善加运用自由的业,改变我们灵性道路的进程。现在命运已把我们带来这里,我们如何能够善用人生呢?不该再种下任何更多的种子。此生由于过去业力所发生的任何事,我们必须欢喜承受。快乐、悲伤将至,但人绝不该怀忧丧志。伟大的灵性导师也经历相同体验,但却不受其痛苦作用。我们师父曾说:你无法清除所有自己在路上所洒下的刺,但却能穿上厚靴保护自己。把自己从旧业中拯救出来,是我们必须严正考虑的功课,因为唯有人身我们才有机会使业力停止活动。圣人降生,也在死时留下身体。他们也富有、贫困,但他们总是避开会造成结果的行动,享受永恒自由,不与人争斗。他有正知见,完全知晓所有生命的一体。他通过每一阶段,生命海洋表面的水波来来去去,他却不受影响。他在行动领域中不孜不倦的工作,但超越行动的影响。neh-karma(无报业)这个字的意思是行为但是不行为,因此那些无法看见真实面貌的人,无法无为而为。唯有在一切中看见上主的行动,一个人才能获得那个状态。与夏白德连结的人,是无为而为的。当一个人成为上帝计划觉知的合作者时,所有过去业力(旧业)全都抹去,结束。如果品尝行动的人不在了,那么是谁在那里品尝他们,并负起责任呢?当有时,一个人便必须接受行为的结果。一个人可能说:我不是行为者。但在内心深处,他无法相信这点,持续认为他在做一切事,因而为行为负起了责任,果报必然相随。如果他成为上帝计划觉知的合作,知道他是在行上帝的旨意,那如何能受到行为的重担呢?无为而为必须是我们生命中的典范,而这意即解脱。


我们受行动摆布,不管做了什么,都立下因果。善行带来善业;恶行导致恶业。在《古尔巴尼》(锡克古鲁的言论集)中写道:不要责备别人,而是责备自己过去的行为。兄弟们,不要责备任何人。你们获得此一人身是因为你们的定业,那是你过去的善果。过去世任何的施与受,现在都必须清偿。你从一些人那里拿,然后给一些人。有时给特定一些人东西时,爱心的暖流从心中涌出;但给另一些时候,却是带着恨意,不情愿的给。这都是过去的果报。有人富,有人贫。有人是主子,有人是奴仆。总而言之,有六件事是人无法控制的:生命、死亡、贫贱、富贵、荣耀、耻辱。这些全在我们的控制外。

 

更多资讯:

http://www.aiweibang.com/m/u/3309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