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月上:暗与明平等 ▎30 宝印手:涅槃与世间 ▎31 … ▎32 乐实:… ▎33 文殊:无有文字语言《维摩诘经讲记》

2021-11-24

文殊菩萨金唐卡


文殊颂


29 月上:暗与明平等 ▎30 宝印手:涅槃与世间 ▎31 珠顶王:正道与邪道 ▎32 乐实:真实与不真实  ▎33 文殊:无有文字语言《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入不二法门

 

9.29 月上:暗与明平等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你们在别的经典中看过月上菩萨吗?《药师经》中有位药上菩萨,同这位月上菩萨是有关连的。月上不是月亮上来,是用月亮形容,比清净光明殊胜境界更要殊胜。

 

月上菩萨说的这一段,对你们的修行非常重要,黑暗与光明是两个相对的现象,是不是?初学佛的人,打起坐来眼前黑洞洞的,这就是闇,就是无明。有时坐起来有点亮光就高兴死了,以为自己见道了,你是活见鬼了。静极则明生,那点亮光有啥稀奇!你打坐虽然不动,身体没有全静下来,还有呼吸、血液循环、心跳、脑波都在动,你觉得静,是第六意识宁静而已。心理虽然静下来,生理还在动,甚至动得更畅快,因为没有心理干扰生理本能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打坐会使人健康的原因,因为心宁静下来,呼吸、血液循环、心跳、脑波就都正常活动,这动和静一磨擦,就有光明出现。这不是道,什么「稻」,我看你是麦还差不多!不过你们年轻人城里长大的,稻子和麦子本来就不分的。

 

真得道的人,也非黑暗,也非光明。这里要注意了,光明也不错,但是不要认为光明境界就是道。外头流行道家、密宗,说什么放光,放光了又怎么样?那也不是道啊!

 

大阿罗汉真得定了,入了最高的灭尽定,是无闇也无明,不是入光明定啊!这是佛经的经文告诉你的,千万不要忘记!所以有人说他得了光明定了,你只笑笑就好了。「一切法相,亦复如是」,说究竟的,一切法从本体来讲,没有什么叫光明的,有光明的是妖怪。我当年学佛时有位学禅宗的老居士,会讲《金刚经》,我是很佩服他,他也很想要我叫他老师。他讲《金刚经》前,手这么一摆,装模作样一下,很多人就看见他的大拇指放光,有个韦驮菩萨在其中。我就是因为他来这一手,本来要拜师的,反而不拜了,替他可惜。《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又是学禅宗的,怎么还来这一套?我就告辞而去。真正的佛法,一定是很平凡的,就是平平常常作一个人。

 

所以这里最后说,「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真平等不是二边,不是相对的。如果要说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就有恶,都是相对的,是非平等的,相对法门皆不是平等。平等就是中观,中观正见就是平等法门。能入平等法门,就是入不二法门。

 

9.30 宝印手:涅槃与世间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是第二十九位菩萨,宝印等于是显教讲的法印。密宗有手印法门,手印有两种,一种是手势,十个指头结各种的姿势,这是有相的,等于是标记。或者加上神秘学的解释,用现代观念比喻,是无线电通讯的密码。另一种是心印,心印是无印的。印等于是盖图章,它的道理是表示符合无误。禅宗说以心印心,后来成为日常中文语言的心心相印。宝印手也就是大法印,以法传法,以心印心。

 

宝印手菩萨的报告就是大手印的法门,真正佛法没有显密之分。宝印手菩萨所传的法印,是至高的密法,不念咒,也没有观想。也不注重形式,同禅宗一样。甚至连宗教性的外衣都没有了,直接了当地直指人心。所以西藏的密宗推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密宗,就是中国的达摩宗,就是禅宗。

 

佛法最高目标是进入涅槃,当然涅槃可分小乘和大乘两种。小乘涅槃在教理上是有余依涅槃,证得性空,但是一切习气的根根没有断,是还有剩余的,所以是不究竟的。大乘涅槃是无余依涅槃,在学理上有的再加个名称,叫作无为涅槃,为而不为。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善、恶、无记,通通转成菩提种性,不留丝毫习气,是无余依的。何以能够如此呢?因为涅槃自性本来无为,本来清净。

 

学佛是想要求入涅槃,因为厌恶这个烦恼悲哀世界,所以想要出离。涅槃的翻译,有时用寂灭,有时用圆寂,有时用不生不灭,有时用清净圆明等等,都没有对。尤其一般人看到圆寂就认为是死了,所以也把涅槃了解成是死的意思。平常说某某老和尚涅槃了,如此一来,把学佛法的最高目的弄成是在学死。不止是一般人如此,清朝的大才子袁枚,他一辈子非常洒脱,不过就是不碰佛经,你说他不懂吗?全懂。真懂了吗?也不是。他曾经写过,「佛说:学我者死。」你查遍佛经,也找不到佛说过这样的话,袁枚也不是假造,而是延用一般人的观念,就是把涅槃当作死。

 

因为涅槃的意义很难准确翻译成中文,古代仅翻音为涅槃,不翻成圆寂或其它。涅槃也有极乐的意思,所以佛在临走时所讲的经为《大涅槃经》《般涅槃经》《入涅槃经》,般就是入,是梵音。佛说没有一个佛是涅槃的,都在,一切众生本来也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死,不是寂寞凄凉,不是没有。涅槃的乐是极乐,世间一切乐是相对的,涅槃的乐是绝对的,没有烦恼也无悲。众生认为有个「我」,那只是假我,不究竟的。得了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真我,假名为真我。涅槃就是一切佛的净土,因为心净了,则国土净。

 

这里岔进来一个问题,我在大学讲宗教哲学时,常说宗教是很妙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宗教,即使没有宗教的名称,也有宗教的事实。目前世界上大的宗教算起来没有几个,例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细算的话可能不止三百个。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通之卢,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凄惨的,是站在日落西山的观点看这个世界,所以觉得来日不多。但都鼓励人不要怕死亡,因为有个天堂招待你,使人有个信仰的寄托,这是宗教。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是宗教,是超越宗教、哲学、科学的,但是也有宗教、哲学、科学的内涵。一般人厌恶世间,所以希求出离,而证到涅槃极乐境界,这样把世间和出世间分开为二。其实涅槃是不能分的,世间出世间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自性,涅槃就是本体,是常乐我净的。这个就是道,道是分不了的,世间就是出世间,出世间就是世间。

 

前面讲过五代张拙悟道后作的偈子,「随顺世缘无窒碍,涅槃生死等空花」,生死就像作梦一样,涅槃也是梦,涅槃与生死是平等平等的,都像是空中的花。你在外头为生计奔波觉得很苦,像梦一般,就想到禅堂来坐,得个清净,其实也是作梦,是清净梦。凡夫活着一生都是在作梦,佛菩萨弘法也是在作梦,两个不同的梦境。谁醒过呢?没有人昏迷过,个个都自然会醒。所以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一切众生,不论是最好或最差,到了因缘成熟时,都会成佛。这同《法华经》的道理一样,没有一个众生不成佛的。

 

所以生死涅槃皆如作梦(以前还有人问我这个「作」字是不是「昨」字之误,我只有笑笑,你要换成「昨」也随你),真悟道的人不入涅槃,也不厌世间,这就是得到不二法门,佛法就是如此。

 

有的同学常说要再做几年事,然后就去山林住茅蓬。他把山林和世间分成二样了,山林也是世间啊!山林修道不如世间舒服,你们没有住过不知道。当年我一人住到庐山顶上,每天两顿饭,为了省洗碗的麻烦,碗筷买了四打带去,水要翻过两座山去取,因为我不会挑,挑回去也几乎泼光了,只有用两手提,每趟要四十分钟才提两桶水。山上白云漫漫,云里面没有神仙,都是湿气,身上衣服都是湿的,所以要吃辣椒和姜发散。其它像米、芋头、菜、油、盐都要到山下去买。自己做饭吃,吃完了几乎累得不想打坐了。吃过的碗都泡在水里,一洗又是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哪里能打坐,赶快去打柴,还要趁天好晒干。本以为上山好好修行,多多打坐,结果五六个月下来,坐不到五六次,去你的吧!把东西一丢,下山去了。你们要去住一人茅蓬,受得了吗?有一次三个朋友一同上山住茅蓬,结果更糟,正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由此你知道,谁能够跳得出世间?你就算一个人住,总还要有人下山买包盐吧!你拜托一个人就劳累一个人,还是没有离开世间。古人说一个人「遗世而独立」,那是非常非常难的。

 

这一段的重点是告诉你,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间修,另外一个重点是,涅槃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没有另外一个东西的。天台宗讲得道的境界有三:法身、解脱、般若。般若是大智慧,为什么要智慧?解脱不是靠功夫,烦恼起来要如何解脱?你能丢下不想就解脱了,就这么简单。如何不想呢?要有智慧。所以修行要有般若才能解脱,解脱以后就自然清净,证得法身涅槃。也可以倒过来说,你法身不清净就不会解脱,不解脱就没有般若。学佛这三样,缺一不可。

 

宝印手菩萨告诉我们,「若有缚,则有解」,被捆住了当然想解脱,「若本无缚,其谁求解?」若没有被烦恼捆住,何必求解脱?「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没有捆住,也没有解脱,就无所谓讨厌哪样或喜欢哪样,就证得涅槃。禅宗的三祖去见二祖求法,三祖一身是病,非常痛苦,病是业来的。二祖问他为什么来,三祖答,请师父教我解脱法门。二祖就问,是谁绑缚了你?三祖说无人缚我,二祖说:「无缚何必求解脱?」三祖就悟了。他悟道了后,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病痛也是自心把自己绑起来才有的。我们常在生病中,你们生病了有药可医,我呢?今天晚上讲《维摩诘经》我就非来不可,虽然我很想休息一下也不行,这病无药可医,只有吃解脱药,自求解脱。你懂了这一段,就了解六祖的偈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要在世间烦恼中修,若没有烦恼,你也不需要解脱,也不需要佛法了。

 

9.31 珠顶王:正道与邪道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是第三十位菩萨,上面一位讲证得涅槃,这一位讲弘扬佛法。

 

我几十年前写《禅海蠡测》时就说,宗教都是排他性的,排斥人家,像做生意似的,只有我卖的是真货,别人都是假的。真正佛法不是这样,是包容一切的。你去看看《华严经》,那里就说佛在各个地方的名号不同,有叫祖,叫帝,叫仙,其实都是佛。所以我在书中讲,什么是外道?外道也是道,是外头那一条路,走得比较迂回,要走得几千几万年才走回来。旁门呢?旁门也是门,你说是狗门也是门,也可以钻嘛!只不过比别的门困难一点。以这样看世界才能包容。《金刚经》上也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的教主和圣贤都是得道的,只不过他得道的程度有不同而已。教幼儿园的和教大学的,都是老师,没有幼儿园的老师教,你还上不了大学呢。

 

所以珠顶王菩萨告诉我们,正道邪道都是道,真正得了佛法的人,不会起分别正道或邪道。而且很多外道的人,功夫比你走正道的人还好,不论别的,他身体练得比你好,也少吃药,就把你比下去了。这是因为入门的方法不同,各有长处。心中分别人家是外道,看不起别人的话,就不是学佛之人,学佛之人是真正对一切众生平等平等的。即使这个人真走歪了路,要有慈悲心怜悯他,不知还要多少劫数才走得回来。能离开正邪的观念,能包容一切,才能入不二法门。中国文化也讲包容,「有容乃大」,能包容一切人,这样功德就慢慢大起来了。若是器量小,德不会大,功德也是靠心念的肚量修出来的,要记住!庙子门口摆个弥勒菩萨像,也是提醒你要学他的大肚量。

 

这里有同学提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问,修行要一门深入,或持咒或念佛或观想,那密宗三密瑜伽怎么说?第二个问,修净土法门,可以为了消业障先修准提法门,再回头念佛吗?

 

第一个问题,对,修行要一门深入没有错。这是佛法鼓励你的话,而且不止修行,读书作学问也要如此。这个道理有个比方,譬如挖井,第一天挖五尺深,挑出来二十担泥,第二天又挖了五尺,可是只挑出来十五担泥,因为深了比较难把泥挑出来。你挖到十丈深的时候,可能一天只挑一担泥上来。一口井挖到见了水,就成功了。一门深入就是要你专一挖下去,一口气挖到底。不要挖了一两天,觉得好像没有效果不见水,就放弃了,又找一个地方去挖,这样不会成功。所以鼓励我们要一门深入,这是修行的一个原则。

 

你现在问密宗的身口意三密瑜伽是怎么说?就是这样说啊!还要怎么说?你认为念咒和念佛是两门,观想和结手印不又变成三门四门了吗?这观念完全错了,可见你是学佛学的,没有真修行,这叫作青蛙跳井,不通!一门深入是要你在方法上专一,不是说念咒就不能观想,就不能打坐结手印。你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西方,怕去不了,念药师佛求生东方,又怕搞不好下了地狱,所以也念地藏王菩萨,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只要规定好自己功课,就尽管去念嘛!这也是一门深入。规定了就要钻下去,不要念了十天,想想还是不念地藏王菩萨吧,过了两天好像上火了,觉得可能是念佛引起的,就停下来了。这样就不是一门深入。身口意三业相应,本身就是一个法门,你照着专心去修就是一门深入。这样说,懂了吗?

 

你们同学有时问,老师一下讲天台,一下讲禅宗,一下又要我们修准提法。是啊!我讲那么多方法,你准备修哪一个法?一门深入是在你啊!老师像是开百货公司,不是只卖一种馒头的馒头店!你来百货公司逛,爱馒头就买馒头,爱准提法就修准提法嘛。结果你逛了半天,什么也不爱,又批评这里东西太多,不是昏头吗?

 

第二个问题,谁说过修净土法门,可以为了消业障先修准提法,再回头念佛?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这么说过。谁告诉你修准提法是给你消除业障好去念阿弥陀佛?根据什么讲的?是根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还是《准提仪轨》?所以你们常常问问题,一开口就挨我骂,说话无根,妄想以为自己是对的。你准提咒念好了以后,回向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一样。准提法是个大法,怎么只给你消消罪障?还说罪障消完了才能念阿弥陀佛?你看《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说你念我阿弥陀佛就可以消灭罪障,你怎么不相信呢?你读过吗?你没读过就这么说是犯口过的,犯得大了。从前有位祖师骂说:「像你这样子,将来大便从嘴巴出来!」后来果然生这个病,要去祖师那儿求忏悔才好了。所以我不敢随便批评你们,这是说笑话。可是你问问题不要根据自己意思,《阿弥陀经》说,念阿弥陀佛一句,消无量业障,你为什么不信?还要准提咒来帮忙,再找南老师写个介绍信,送给阿弥陀佛,唉,都是做生意心理,不是修行心理。这两个问题引来了骂,不骂不得力,给你消消业障。好了,现在继续讲第三十一位菩萨。

 

9.32 乐实:真实与不真实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乐实菩萨,极乐世界走到极点,证到这里。实是得道了,证果了。《维摩诘经》最后第三十二位是文殊菩萨,暂且不谈,这是第三十一位菩萨,到头了。真学佛是真现实的,一学佛就要得果,以成佛为究竟,不然学他干嘛?成了道证果就叫乐实,到了实际理地。

 

乐实菩萨说,真实与不真实是相对的,真得了道证果的人,连果都没有,没有一个实际的道,何况假的道?真都不存在,哪里还有假呢?这才是真,假名为真。你觉得自己得了道,那就是神经病。一个学问真好的人,对人都很平和的没有脾气,「学问深时意气平」,不像我老是骂人。其实我有时讲话很急又大声,像是说,你这还不懂啊!是恨铁不成钢,并不是真骂人。真得了道的人,怎么还会装出得道的样子?如果有一副得道样子的人,这种人你千万不要去信他,他那个道是黑漆漆的隧道,不是明亮亮的真实大道。

 

为什么呢?因为道非肉眼所能见,是智慧的眼才看得见。那智慧的眼在哪里?菩萨塑像常见在眉心有一只眼,你见过哪个人长这样的眼?除非是开刀来的。这一只眼真有没有?有的,是进去在间脑神经那里,智慧高了,智慧的眼就开了。京戏中诸葛亮的徒弟姜维,他的脸谱就是在脑门眉心上画了个太极图,就说明这人一脑子的聪明。佛菩萨塑像的这一只眼,代表的就是智慧之眼。这是表法,表达法的意思。见道是智慧的眼才能见,将来你们出去说法,讲到《楞严经》见道的一段,你可以引用《维摩诘经》这一段,这样说法就灵光了。

 

这慧眼既看不见又无所不见,有智慧的人,什么东西一看就懂,那个笨人看一百遍也不懂。记忆不是智能,思想也不是智慧,智慧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想都不要想就通了,用不着加以思想的。要考虑一下才懂,就已经是后天的聪明,不是智慧。智慧也不是直觉或灵感,灵感仍然是意识境界,所以「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换句话说,真得道的人,无得无不得。因此你就懂了,《金刚经》中须菩提对佛说,佛啊,你许可我证得清净梵行,因为我了不可得,所以你才许可我证得清净梵行。

 

本品是很严重的,是这一本经的中心!已经有三十一位菩萨连续作了报告。《楞严经》上有二十五位菩萨把他们修行的心得作了报告,叫作二十五圆通法门。圆通就是说一门深入,只要这个门进去了就统统到了,随便哪个门进来都一样。刚才有位同学问过一门深入,这样叫一门深入,懂了吗?本经的三十一位菩萨所报告的,也是一门深入,只要一门进来了,就入了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你说我要修道该不该剃头发?不二法门,剃与不剃都一样,你剃头发可以悟道,不剃也可以悟道。不悟道时,留发不悟道,不留发也不悟道。

 

9.33 文殊:无有文字语言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现在三十一位菩萨报告完了,维摩居士转过来问带头的这位文殊菩萨,他是佛的左右手,等于是副佛,预备佛。事实上他比佛还早成佛,他所代表的是大智慧成就,在中国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另外三个山是,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维摩居士现在请文殊菩萨说说看,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讲,照我的意思,真正得佛法了,就一切法都没有话可讲,一开口就都不是了。开口是第二个影子,例如我说:这一只笔很好,这句话是这只笔好的影子,这一只笔好是讲不出来的,讲出来了只是个影子。所以「一切法无言无说」,没有办法表示,也不可知,不可说。因此结论是也不须要说,也不须要问,也不须要答。这样就是这样,好就是好,这就是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到底是位大菩萨,他答了之后对维摩居士说,你问了我们,我也要问你了,怎么样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呢?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维摩居士不答话。想起当年我们跟着虚云老和尚,平日来向他问法的人多得很,你有缘他答,没有缘的你跪在他面前也不理,他就入定去了。不过有两位同学,每当老和尚入定,他们就摸到他身边坐下,因为他们说,老和尚入定,周身有股道气,坐在旁边可以得益,你看他们贪不贪心?不过老和尚一打坐入定,他的周围一圈是很温暖的。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事实上维摩居士答了,文殊菩萨懂了,就连连称好,没有文字语言可答,就是不二法门。你们学了这个榜样,以后人家要你去做什么事,也可以默然不动,因为入了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当时在场中的五千菩萨,听到了入不二法门品时,都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25 上善:身口意三业 ▎26 福田:福行罪行不动行 ▎27 华严:由我而起 ▎28 ...《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入不二法门


21 无尽意:六度回向一切智▎22 深慧:三解脱门 ▎23 寂根:佛与法众 ▎24 心无碍:了生死问题《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17 电天:明与无明 ▎18 喜见:喜金刚成就 ▎19 明相:种性转变 ▎20 妙意:眼与色妙观察《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13 那罗延:世间与出世间 ▎14 善意:生死与涅槃 ▎15 现见:尽与不尽▎16 普守:我与无我《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9 弗沙:善与不善 ▎10 师子:罪与福 ▎11 师子意:有漏与无漏 ▎12 净解:有为与无为《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5 德顶:垢与净 ▎06 善宿:动与念 ▎07 善眼:一相与无相 ▎08 妙臂:声闻心与菩萨心《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1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02 法自在:生与灭 ▎03 德守:我与我所  ▎04 不眴:受与不受《维摩诘经讲记》第09品


07 大乘菩萨如何饶益众生 ▎08 大乘菩萨的应化 ▎09 讲述《维摩诘经》回顾《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06 普现色身菩萨发问《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04 什么是如来种 ▎05 大罗汉的感叹 《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01 佛道品第八 ▎02 行非道 通佛道 ▎03 菩萨行的反面示现 《维摩诘经讲记》第08品 佛道


13 维摩丈室的八特点 ▎14 女转男的问题 ▎15 生死问题 ▎16 悟道问题《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10 天女散花黏罗汉 ▎11 天女说解脱 ▎12 天女说一乘佛法《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7 什么是喜 ▎08 什么是舍 ▎09 如何了生死《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4 真空妙有 ▎05 什么是慈 ▎06 什么是悲《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1 观众生品第七 ▎02 空观 ▎03 真实境界《维摩诘经讲记》第07品 观众生


09 风火音声 ▎10 魔王大菩萨解脱《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7 住解脱法门菩萨:时间 ▎08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所能《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5 解脱:不可思议 ▎06 住解脱法门菩萨:空间《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4 师子之座《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3 什么不是求法《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2 如何求法《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01 不思议品第六《维摩诘经讲记》第06品 不思议


12 止观到涅槃的菩萨行《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11 三十七道品与菩萨行《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10 什么是菩萨行《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9 有病菩萨该如何《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8 缚与解缚《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7 念病非真非有《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5 维摩居士的侍者 | 06 如何调伏 除病《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3 众生病 菩萨也病 |04 空室引起的话题:空解脱《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2 文殊菩萨来了《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1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 文殊师利问疾


05 长者子善德:布施供养(下)《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05 长者子善德:布施供养(上)《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4.04 持世菩萨:如何修行(下) 《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04 持世菩萨:如何修行(上)《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03 光严童子:何处是道场《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4.01 菩萨品第四|4.02 弥勒菩萨:什么是菩提《维摩诘经讲记》第04品 菩萨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