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收官之22 实修原理篇:为什么从眼中心起修?附:睡眠时注意力的状态(睡眠瑜伽)
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Hazur Baba Sawan Singh)
为什么从眼中心起修?
眼中心,也就是额轮,是人体内最高的脉轮,虽然顶轮也在三脉七轮之列,严格来说顶轮并不在人体之内,没有实体物质的神经丛相对应或支撑,属于人体之外,将注意力(长期)专注于顶轮容易导致修习者寿命的折损,所以,眼中心(额轮)是人体实际上最高的脉轮。所有的实修,本质是瑜伽,瑜伽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应”,人体最高的脉轮意味着跟最高、最究竟层面的力量(或潜能、智慧、上帝)相应。
注意力为灵魂和心智水乳交融的致密结合体,是物质界、欲界(第一境域)、色界(第二境域)才有的名词,无色界(含)之上为超梵天,此时,心智已经(暂时)回返第二境域的核心垂库提(Trikuti)——心智的源头,行人实证“我是纯粹的(个体)灵魂”——藏传称之为“子光明”。个体灵魂溶入其源头萨其·坎(Sach Khand),藏传称之为“母子光明会”——人们容易误解“母子光明会”是“母”“子”的简单溶合,其实不是,而是“子”(个体灵魂)还原或净化、升华至“母”(萨其·坎)。藏传在称呼个体灵魂时,有时候用本觉、赤裸的觉性或光明来指代个体灵魂。
关于“注意力的总部”,Sant Mat指的是:眼中心是行人从物质身体撤离、前往内在境域的“枢纽”,行人需努力将注意力固守于此。
平德(Pind)指人体或物质世界;安达(Anda)指第一境域(星光境、欲界),在物质境域(Pind或Pinda,即平德)的直接上方;婆罗曼(Brahmand)指从安达向上延伸到般瓦·古帕(第四境域)的境域。
大部分修练禅定的系统[法门]都从肛门附近开始,然后慢慢将注意力带上眼中心(额轮),有些系统从心脏中心(心轮)开始,然后再慢慢带上眼中心。因为对一般人来说,注意力的总部不是在眼中心而是心脏中心(心轮)。只有在深思时,注意力才上升到眼中心,过后便再沉落到眼中心之下。做梦和睡觉状态是由于注意力下降到眼中心以下引起的。(《灵性珍宝》145)
Sant Mat,或圣人们的系统,刚开始便专注于眼中心(额轮),而不专注于任何低于眼睛的中心(轮)。理由很简单。在正常状态下,人通常由心脏中心(心轮)运作,借着一些努力,他短暂地上升到眼中心作深入的思考,而一放松下来便又回到心脏中心。因此,人位于半山中,山脚是海底轮,山顶是眼中心,而心脏是在中间点。[从中间点] 下降到海底轮,然后再上来,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所以圣人们直接将眼中心作为第一个目标来达致最高点。(《灵性珍宝》145)
人有天生的上升到眼中心的能力,但他不能固守在那里。不能固守是唯一的缺点。因此圣人们借着重复地上到眼中心来除去这个缺点,借着练习,眼中心就会变成注意力的总部。将注意力的总部移到上面,就是一步步地走向光明。(《灵性珍宝》145)
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禅定力,不论我们是专注于那个中心 [轮]。但是专注的中心(轮)越高,力量便越大,我们也越感平安。进入和坚守平德或眼睛以下的任何部位或中心,那是研究反映(投射)的反映(投射)。圣人们舍弃进入平德一途。他们“坐在”眼中心(额轮),将灵流上撤至眼中心,并开始向安达和婆罗曼进发。(《灵性珍宝》145)
“定力”的修习及修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会自动地除去你的一些疑惑和困难。请记得不要对双眼施加压力。能在内在看见的不是肉眼,因为肉眼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就像其他器官一样,肉眼将我们与外面的物质世界连接起来。(《灵性珍宝》145)
你的上师或古鲁在你的里面、你的眼中心处,已作好准备来迎接你,在等待着你的到来。他始终在你的里面。借着进入眼中心,你便能在那里看见他。他将回答你所有的问题,而毋须外面的媒介。(《灵性珍宝》145)
附:睡眠时注意力的状态(睡眠瑜伽)
人类有大约3-4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哈祖尔说明了睡眠中我们注意力的升降与脉轮的关系。在睡眠时,行人将注意力放在眼中心持名或聆听音流时,会看到光或听到声音,放松并保持这种状态,此即为睡眠瑜伽或梦瑜伽。
文中的“全意识和超意识的”,翻译的不同,意思是“觉知”,接近“本觉”的定义。
按通常的情形,一个人快要入睡时的情形是:当注意力从眼中心撤离时,他便失去对肌肉的控制,对身体变得没有知觉,最后眼中心便撤空了,全意识被半意识所取代,然后变得没有意识。(《灵性珍宝》147)
失去知觉意味着注意力并未守在眼中心,而是跌落到眼中心以下的低级中心(轮)——咽喉中心(喉轮)或肚脐中心(脐轮)。在咽喉中心,我们几乎是处于半意识状态,会做梦。若在肚脐中心,我们就完全失去了知觉。如果注意力被保持在眼中心,而不是跌下去的话,注意力就会上升到眼中心,你应该是全意识和超意识的,(此并非对身体或外部世界而言),而是对你正在里面所做的事——持名或聆听音流,或看见里面的灵性景象而言。(《灵性珍宝》147)
公众号收官之21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的“长生不老”认知之路
公众号收官之19 实修原理篇:从两个故事谈Sant Mat的印启
公众号收官之18 实修原理篇:Sant Mat的第一阶段修法 素描
公众号收官之17 实修原理篇:九扇门 与 众所周知却又隐秘的第十扇门
公众号收官之16:观世音菩萨不是单指某个人——纪念观世音菩萨诞辰!
公众号收官之答疑篇:关于内在境域、天(界)和如来藏 兼答无云晴空师兄之“如何划分境域力量?”
公众号收官之6 实修南传佛教今生无法获得究竟解脱——以“滑溜溜的心意个案”为例谈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法(禅宗、藏传为主)的差别
公众号收官之5 “坐上”与“坐下”谈开去(座上与座下):“坐上”“坐下”与(自)相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持物…
公众号收官之4 时间久了,大家都忘了真正“了义法”长什么样子了
公众号收官之3 关于Sant Mat的印启、传承及相关的不共教导
公众号收官之2 因为专注于高等境域的提升,导致Sant Mat的前行修法实在没有多少过人之处
公众号收官之1序章:我们永远只知道“我们知道的”,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请假条(2022年1月18日~2022年2月15日)附:上帝给好人最棒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