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王德峰教授:《心经》讲读(7-12)

2024-12-22

观世音菩萨


编者按:关于西方的上帝,王德峰教授是少有的自己已经弄明白、且又能说清楚的行家——当我们评说(赞美)上帝时,意味着“我们”从上帝里“出来”了,此时的上帝至少缺了(正在评说、赞美的)“我们”,此时的上帝与完美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那个上帝是不一样的。


复旦王德峰教授:《心经》讲读7-12


7 六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进入这个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把经文分为段,现在进入第段,呼唤舍利子了。

 

利子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顺着前面说下来,要见五皆空吧,五都要空掉吧,分别空空,想空行空怎么来的啊?“色不空,空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底下轮到“受”了,也得来这样一句“受不空,空不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到“想”了,又要来一遍,何必呢?那咱们简辞中国语言有简法,简最简单的“亦复如是”就好了,简中国的文字喜欢概括文字不要字句长的不得了,如婆娘的裹脚布不好。中国人的行文风格走向简约简约到一定程度有许多意思,between lines在字里行间这叫简辞法。先把“色”说完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把五蕴空了,加一个空字一个概念来了,“空”也是一个概念概念就是名相,明白这意思吧。但空是无相的无相的你就无法说了,那么一说它,就是空相了吧?空相怎么说?

 

现在要说空了啊?那这跟《金刚经》不一样,《金刚经》通篇不着一个“空”字,但说了“空”,《心经》直接就讲“空”。比较一下啊。《心经》就从“空”入手的,“见五蕴皆空”,那空就得说了,“空”无法说,大概有一个英文的单词void可说,不行,void到物理学上可用叫真空物理学概念void。

 

“空”是世界之本体无法说。“道”能说吗?《道德经》第一句话怎么讲,“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去说,叫“道可道”。第二个“道”,就是言说的意思,“道”,你可以言说一说出来就不是那个“道”,所以叫“非常道”。道”不朽嘛,“非常道”。常就是不朽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清楚了。那么我就纳闷了,当初我第一次读《道德经》,先读到这个字开头,我就想了一想老子告诉我们了,道不可言说你怎么还说了五千言呢?你自相矛盾啊,一部《道德经》六个字结束了,道可道非常道”就好了何必五千文是不是这不是戏言虽然表面上是我的戏言,其实不是。

 

我想过欧洲人早一点读到《道德经》读六个字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免除西方1000多年神学研究的迷雾。各位知道神学在研究什么?SDSD就相当于我们老子就说的“道”啊。SD是世界万物的最高主宰,又是造物主,你去研究它。你怎么研究?你言说SD吧,神学是不是要言说SD?“SD”是你言说的对象吗?若SD是你言说的对象,你先把自己从SD那里拖出来了你跟他并列了他成了你的object说的对象,那他还是SD吗?你哪怕给SD最高的评价叫赞美你仍然贬低了他。因为你评价他了SD是你能评价的吗?所以我们不要犯那种错误啊。不是赞美SD吗?神学要赞美,神学要论证“我们必须信仰SD”,先要说一番SD,然后给他最高的赞美,其实是贬低了SD。他不是你评价的对象。你怎么还evaluate the god(评价SD)这开玩笑了。所以欧洲人早一点读到(“道可道,非常道”)个字免除神学研究1000多年的迷雾。如果有神学家在这里,听了很不高兴但我们中国人是明白这个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道”你可以言说吗?你若言说的时候,你就把自己从“道”里边“拖”出来了作为你言说的对象。但是“道”无处不在,你言说者也在其中。所以,老子说的是对的但是他为什么又说五千文呢?我一开始觉得自相矛盾啊,后来才知道我比较傻他没矛盾,为什么通篇《道德经》没有正面说“道”是什么,总在跟我们说“道”不是什么道”无法正面说答因为它是最高的主宰无处不在,你不能正面说什么,但是我们非得说不可嘛,还得说啊,怎么说呢?另一种说法,说它“不是”什么。正面的说是什么叫表就是解释,诠释正面的把它端出来说叫“诠”。但是不能正面的说的我们怎么办?否定的说——“它不是什么”,这叫遮诠。道,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不是A,不是B,不是C,不是D通篇《道德经》都在说“道”“不是什么”在教我们做减法。

 

同样的作为世界之本体的“空”就像“道”你无法正面说一样,“空”你也无法正面说你也不得不用“遮诠”。

 

好,第二段来了,用的是诠。前面先顺着第一段序文说下来,把五蕴空掉。然后又呼唤了一下舍利,“是诸法空相”。诸法万事万物它“空”但你说“空”不就是个“相”吗?叫空。怎么说这个“空”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不减。”个“不”就是个遮就是说“不是什么”诸法万事万物都生生灭灭,垢垢净净,增增减减。现在说诸法之本体这“空”了。诸法本体不是“空”吗?那么把它做概念来说,变成“空相”就要表达表达,个“不”来了这叫什么?六义。所以第二段经文就是以六说空相。哪六就是个“不”第一不生第二不灭第三不第五不。如果说这一段也一个关键词的话,就是“诸法空相”。这“空相”的内容是什么?六义就是六个“不”。哪个“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第二段。

  

8 六遣:菩萨度人是有前提的?

 

我们进入这个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把经文分为六段,现在讲第三段遣,就是排除六个排除这个“六遣”,就是菩萨的境界。菩萨要人了菩萨人有前提的有这“六遣”。凭什么“六遣”——“诸法空相”前面把空相说了——个“不”。个方面的排除这叫空相说六遣来展示菩萨所见的境界

 

菩萨见到的境界一共第一个遣,遣其实一开始就在做这件事,把五排除,所以接着就来“故空中无色”空就是空相了既然讲空相然无色空中无色,就依空相把色了。然后继续遣受“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遣,遣十二入我们是不是跟外部世界打交道了?我们有十二入,我们有扇门通向外部世界这就叫六根根对应外面的六尘,加起来十二一个加号啊,这样我们就不是跟外部世界打交道吗?真有这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区别吗?离开、耳鼻、舌、身、意,谈什么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是客观的吧我们的、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主观的吧我们能把主观的拿掉,有客观的色、声、香、味、触、法吗?我们举个例子,盐是咸的这个咸味是盐氯化钠是氯化钠自身的属性吗?是吗?氯化钠是的分子这分子式你可以说客观其实也是主观的,因为化学也是人做出来的。西方化学说氯化钠,那么中国没这种化学,中国说盐是寒性的也可以,跟氯化钠没啥关系,但它也是中国对这个事物的指定它是一种食物,食物必有性的区分寒热燥湿阴阳虚实都可以上去,所以不要说它是客观的更何况氯化钠都不是客观的我们的味觉,“眼、耳鼻、舌身”这个舌尝到了那个,接了叫咸,“咸”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的那没有那个氯化钠怎么办?你舌头自身咸味那么咸味既不属于盐身,又不是属于我们的舌头身,同意吗?了就好了不要兼着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这个遣掉真有道理各位信不信?你主观会发生变化的。你先前着这个盐怎么这么?你后来发生变化了,怎么这么淡的很嘛。还有许多种种种的主观客观不能分开的情况那孕妇的时候,味觉跟怀孕之前真不一样的,就觉得这东西喝上去蛮好,现在说这怎么这么酸呢?有经验的人会说,怀孕了,酸起来了,你知道吧,孕妇喝的东西本来不酸的。本来不,也就是说客观上,这客观也是和主观合在一起的,现在主观方面起变化了,可以吧?也可以了,那个原来的所谓客观的不存在的味来了,你怎么办?

 

眼睛所看也一样眼、耳、鼻、舌、身有意。把分别做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叫科学科学一定是分别。你以为科学是客观的?是主观的?科学既非客观,也非主观。比如说,物理学描述的事物的物理属性,并不是这个事物自身的属性,用物理属性来描述人跟这个事物打交道的某一种方式离不开人的也离不开这个东西,谁都不创造谁

 

意”对应“色声、香、味、触、法”,“法”是什么?“法”是谁对应?意识。意识识的作用,把前五识综合起来做成一个事物,事物叫“法”所以意”“色声、香、味、触、法”,合起来叫“入”,我们跟世界沟通交道,所以叫“十二入”,把它“无”掉,不要执着,不要执着任何一面还是“故空中无眼、耳、鼻、舌、身、(空中)法”,“空中”不重复了啊就是空相十二入

 

我们继续看遣十八界,这是更进一步的讨论。哪有十八呢,三六十八三个六

 

先说主观的一面,“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以来说眼界界、鼻界界、界、意界六界了吧?眼耳鼻舌身意都加个“界”字,主观世界对外外部事物了吧?色声香触法,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诸种事物构成的叫“法界”,“法”就是。又六界了吧?两者会结合吧。什么叫两者结合文明创造?人啊,最高的有情物了不得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一结合,这种结合叫“文明创造活动”是主观的面对客观的色于是形成眼,又来个。

 

个可了不得了。我们说低级一点的有情物例如动物界、界、都有他们也闻到了味道,看到了形象,“色声香味法”也有,但他们没有一种能力合起来结合出第三个世界。假如我们说第一个世界主观世界主观能力,第二个世界是客观对应的世界——“色声香味触法”还有世界三——文明创造物我们承认不承认这样一个世界存在?我们向来活在其中啊这个衣服是主观和客观结合吧,让这件衣服能成立好几个界起作用啊。其中一个眼识,我们欣赏这个颜色这个款式它用某种材料制作而成,是不是“身识”?如果手工的叫手艺,手艺也是个世界还传承的。编是种手艺,当然现在是机器,那么机器也传承针织机,针织机不是“身识”吗?那些工具全是“身识”

 

眼识”是什么?人类的文明创造的美好的形象最突出的叫绘画最高典范绘画。但是我们现在“眼识”也很多计啊,屋内设计先要设计吧,设计(也是)“眼识”发挥作用的是眼界加界合起来,“眼界”。

 

“耳识”的最高典范(是)音乐自然界本来有音乐吗?没有。耳朵是有的,也能听到声音啊。人类做出音乐来了又是个世界吧?耳识Music.音乐

 

“鼻识”,不发达,但是例如香道我们闻各种香味,我们做区分,还有的创造熏香的东西是吗?

 

“舌识”,我们最喜欢了,那叫烹调。那主观的味觉和客滋味的那个food、食物一合起来,要烹调啊你直接吃食物而不烹调,也可以,那就是动物呀,茹毛饮血,只是腹而已了。但是人类有烹调啊,有广东菜的,还有法国大菜。这不就是舌识吗?舌识很了不得的,我特别喜欢。因为什么?因为我的八字里有食神的,顾名思义啊,命带“食神”的人,吃货美食家就舌识呀这就是舌识呀。

 

“身识”刚才已经提到了。身识,比如手艺啊当然不光是手艺广泛的啊,比方说刘翔跨栏这种跑步这种赛跑他要训练的。我们也能跑,跑不出刘翔这样一个世界冠军来。他要训练的四肢运动的协调和惊人的速度的发挥也是“身识”。手艺巧夺天工(也是)“身识”

 

“意识”,我们都在意识中的,为什么要读书?学自然科学是吧?意识是对应“法”嘛,主观上叫“意”——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客观上那个事物合起来“意识”文明创造物。

 

(眼识、耳识、识、舌识、身识、意识)个方面想想佛陀的思想不得了。可以分别研究,在意识的领域里边研究最透的唯识宗十八界就这么来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起来十八界都以空相遣法是简辞那当中都省掉了吧直到意识“无眼乃至无意识界”,一个“乃至”,十八界全在里边。

 

还有第四遣呢,十二生。十二生在讲什么三世因果,佛教的纯粹的信仰的一条,其他都可以讲佛理的啊,唯有这一点,没办法讲佛理,你要么信了,要么不信了。你不信也就别修佛。为什么?我没有过去吗?我们现在是不是唯一的我们过去活过的,我们(现在世)如果没有修成呢还有未来式呢谁知道?Who knows?请拿出证据来。这要求佛教成为科学但佛教不是科学所以这个事情就这么明确你信了或者不信了如果你不信三世因果,你不必修

 

如果不相信曾经有过的一个你也不想未来还会有一个你,你修它干嘛?如果你认为一世是唯一的一世不必。这一世活得怎么样?管他呢反正就只有这一世。人的生命只能有一次,保尔柯金讲的,所以他肯定不信佛。“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这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佛听到了,走吧不相信有个曾经的你也不相信会有一个未来的你你不用修。就像路易十四讲的,“我死后哪怕洪水滔”我就这一辈子该干嘛干嘛混的好固然不混得不好我也来捣蛋,没有什么因果报应的。因果报应全是就三世因果而言的,此生没报,来生要报所以好好修啊这辈子眼看富贵没希望了,修福报啊,下辈子有富贵了。老百姓信了信了已经入佛教之门了。这是一条信仰没证据的。我们只能跟相信的人说,那么你怎么会相信因果?也不会无缘无故因果因为生活教育了你。种种不可思议的遭遇,让你想来想去都想不通啊。终于想(到)佛教对的,有来历的。

 

人都有来历这样一个孩子做了你的儿女你发现我很认真的他出生的那一天,我就很认真的天记宝宝日记的。我的对他的照料完全是全面周到,毫无差错,结果他每天对你来说是个奇迹,一定出乎你意料之外,或好或坏,总而言之,奇迹。你们试过吗?有人试过的,从他的儿子或者女儿诞生的第一天,他就宝宝日记记了几年啊,终于不是宝宝了,所以就不记了是吧?不记了以后回过来看他记的时候无所谓的,很认真的记下来,今天怎么样?今天打碎一个杯子还哭了,记下来,明天又怎么样都记了回过来再看,后来他怎么读书的都记回过来一看,记日记的父母自身不断惊讶是惊讶回过来看都是奇

 

这奇迹未必是褒义词,也未必是贬义词,总而言之,出乎父母的意料。想不通了,怎么回事啊,我的一切的想法不懈的努力和计划全泡汤了,正是如梦幻泡影。于是就认为佛教有道理,他跟我有关系的,否则他不来的,这关系是前世的缘关系叫债务很清楚的,无债不成父子啊债是前世的事情所以三世因果应该是存在的

 

讨债还债。你能这么说明了。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扔的,上海人说丢丢扔扔,听得懂吗?随便你想怎么样我不管他不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然后一考考进北大你怎么管他的,你根本没管过,然后挣钱。很快北大毕业了,搞金融的,那时候五道口出来不得了,改革开放第一批金融家然后钱源源不断的寄给你,他不就来还债吗?有的人花了多少几百万,几百万让他孩子出国留学回来还染上了D瘾,你怎么办?在不可思议,于是可思议的就是“三世因果”。

 

就这样没有证据,看你的悟性夫妻之间关系,亦复是,亦复”。千里迢迢找来一个你爱的人,隔壁家女孩很喜欢你的,你也感觉到的,但是你对她没感觉,你知道吧?问题出在这里她美貌而温良。你找到一个你认为理想的妻子,结婚不到3个月,你知道你找来了一个“河东狮子”总有缘故吧是我看走眼了吗?没看走眼啊,结果一直没离婚。因为因缘在到老了还吵啊,天天骂你,终于走了,你没人骂怎么办?到酒店里一个小酒馆,小酒馆一个女服务员就脾气很坏的那种,你那么一个糟老头去的,衣衫不整,因为老婆也没了,每天到那小酒馆pub(酒吧)来喝那酒,那个女服务员一看你这个样子来就要训你:“你衣服穿得整齐点。”给他一块纸巾,鼻涕擦掉,训他一顿。他天天在那里喝酒,过了一段时间呢,他来了,又发现,诶,这个女服务员不在嘛,他急了,问那个酒店老板某某某,也许叫Mary,他说,“mary怎么这两天不来了?”这个小老板就很有意思,“不来不是你开心了吗?你每次来都骂你嘛。”他还急来,问:“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家里有事,大概一个礼拜之后才能来哦”他天天等着。这酒店小老板终于问他,“你为什么要等他呢?”“我就等他骂呀”“为什么?”“我太太骂了我一辈子,现在走了,没人骂,遇到了,果然跟我太太一模一样的”所以就在那里享受的骂。

 

呐,没道理的有啥道理好讲呢?“不是冤家不聚头”嘛,中国人的那些表达真精彩的,因为佛教的缘故。佛教进入中国嘛,“无债不成父子”,“不是冤家不聚头”,“前世的冤家”这样去理解中国人心里太平多了,否则永远想不通想通了,到后来习惯了,还蛮开心的,老婆越骂你你越开心,OK, 正好一对这叫一对,很好的一对。不要以为每个人天天如儒家说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信这一套。

 

9 六遣:就是《心经》的三句义?

 

我们进入这个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把经文分为我们前面讲了真正的佛教修行有一个信仰的前提若把这个信仰的前提去掉那么无须谈修行。(如果认为)“我们就活一辈子这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就不存在一个修行的目标——因为我们不相信生死轮回我们不相信神不灭,我们没有神不灭论。

 

所谓神不灭论,做一个很简单的说明,来燃烧比如说木材或者灯的那个油。火是怎么传的呢?薪尽火传能燃烧的终于什么烧完了但是后面的接着这个火点燃了所以火一旦点燃我们的body(身体)就是像“薪”草字头一个新旧的新它是一个生命周期。但我们有神用西方的语言说“灵魂”我们中国自己的话说用佛教的话叫“法身”。那么这个法身如果用的不好呢,就用出一个“小我”,用出“识”来叫业识业识当中第八识赖耶识,就像用木材点燃的火薪尽火传这一是没了这个body(身体)四大分散,那死了神没有灭。佛教说我们来到人世间的生活首先是那个“识”、业识在流转就是阿赖耶识在流传,它就是神,不灭五识,眼耳鼻色身依赖我们这个身体意识也依赖(我们这个身体)。比方说按照自然科学说,我们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嘛,也是一个body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可以没有,然后这个第八识这个神是在的

 

我们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佛教的一个基本信仰是前提性的信仰——神不灭所以我有轮回一个民族的精神也是神,所以民族有它的业力的流转。我们跟过去的中国人没有隔断过包括向前推,夏商周三代一直没断过。我们这民族当下的所接受的一切承受的一切都是有来历的。就一个民族来说,有它的业的流转,这一点我们理解,那么个体呢,其实也一样。所以呢,无法论证这是肯定的,但是它是一个信仰的前提,否则你不用修。你不相信一个曾经的你过去的你也不相信未来可能还有一个你要来,你何必这一世要修呢?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就这样解释

 

我们来看讲三世因果佛教讲的非常具体的。过去现在世未来世,这叫三世他们之间的因果就用12支生来说明。过去世、累世累劫甚至可以找不到开端,那叫“无始以来”。累世累劫的轮回统称“过去世”。就说两第一。因为我们没有觉悟我们累劫地在烦恼中生活以“无”也就是黑暗比喻我们的烦恼。在种种烦恼当中无始以来的烦恼叫“无明”。“明”就是光明的意思,“无明”就是黑暗用黑暗来比喻我们的烦恼。在烦恼中,我们就造业因烦恼而造业这个造业叫“行”,“行”就是实践。这个造业有可能造也可能换句话说,“行”有善行恶行总而言之,是“行”。用无明、行两支概括过去

 

因为我们造了种种的业,汇聚成一种力量,叫业力再次把我们投入到这世界上来是现在(产生了)。现在的第一支,也就是十二生的第三支叫“识”。过去的无明、烦恼和造业过去的因果结在哪里?就在现在。现在当中,“识”首先就是“果”——过去式的因结成的果这就是八识阿赖耶识。过去造的业,成了这辈子一开端的一个种子所以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我们出生八识当中率先到达的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它携带着过去累世累劫的因成为种子那叫出入胎的识,就是第八识,我们称它为“神。”

 

谁在轮回?轮回的主角就是“识神”八识。因为我消业没有没有达到出离生死的涅境界,于是要投胎了。他的父母在做那件快乐的事,他心动了,进去了胎。谁让他心动的因为没修成嘛这叫咎由自取又来这个世界。但有人说来这个世界也蛮好但在佛教看来,这是自己找麻烦又要到娑婆世界折腾一番,因为人生就是苦自己找的这叫胎就是

 

入胎这个里边不是种子吗?过去是积累起来的,种种的因就成了种子我们跟父母的关系,我们是借胎而来啊,请注意这一点。每个人都有来历,伟大的人物渺小的人物都是借胎而来。教员不是来了吗?是他的父母能造就一个伟人吗?不可能的他是而来无论是伟人还是渺小的人,在座的(包括我在内)在伟人面前无比渺小,但一样都是借胎而来)都因为(而来)第一带着我们的前世所造的形成的种子来了,它规定了第四支“名色”,“名”是精神存在,“色”是肉体存在。

 

人脱胎之后就形成了什么?一方面的精神,一方面的肉体。“名色”是精神肉体两个方面。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脱胎之后落胎之后,慢慢的形成了我们的精神的一面和肉体的一面的特征——当然都从第八识里规定出来的。第五支在第四支之后在胎中逐渐成就这一点科学也同意的啊。在娘肚子里边,我们这个胎儿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六根形成眼、耳、鼻、舌、身在里边成就了成就意味着即将出。要出生了,我们的精神特征和肉体特征,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先天禀赋我们有先天禀赋,同意吧还有规定男人还是女人呢?——你这个“色”体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是什么第八识种子规定的。率先到达的就阿识,它规定了“名”——精神的特征,色——肉体的特征其中包括男性还是女性当然名、色这两者也结合在一起女性的精神特征跟男性的精神特征也是有差别的吧然后形成六入。眼、耳、、舌、身这个肢体成熟器官,各种器官成熟于出生,进入第六支跟外部事物打交道那叫。先是要吃奶吧,接触外物,这叫“触”,接触外物之后就有感受这是

 

所接触的外物能起苦或者乐的感受这里边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接触产生的感受,对某些人是苦,对另外一些人是乐这都八识决定由种子识决定这些苦乐的感受差别都是第八识规定的。我有我的阿赖耶识,你有你的阿赖耶识。在“触”里边,也是已经规定我们怎么跟事物打交道这是很广泛的概念个体差异极大。小时候我印象很深我在小学里要上体育课后来还走“勇敢者的道路”——上海市少年宫也叫“小红军之路”,独木桥我不敢上的有的人“梭”就上去了,很灵活的,胆子也大。我不行上去步就下来了,不敢往前走。班主任老师是最清楚的那些小孩彼此的差别这个六根形成不一样然后出娘胎,跟事物打交道,个体差异极大。我一直喜欢拿我自己做例子。这个身识很差身识动手能笨拙极为笨拙在家里干一点小小的家务活,我父母终于看不下去了上海就来了,“看你十个手指被胶水住了。”这是我的特征啊八识规定的凡是登高的事情,我都不敢现在有人说这叫恐高症,其实我就胆小体育课我是比较差劲的,那个跳马你们知道啊,小时候我们有啊,那个马在前面,我们跑,木马前面还有一块板斜板蹬着跳上去。我跑蛮起劲,一到前面就停下来了,敢跳,所以体育课成绩就很差了。上语法课反应极快,语法这种东西是逻辑的东西我一听就懂那其他同学就不行了。喜欢抽象思维听音乐,隔壁邻居家拉小提琴,我立刻有感受。别的人觉得这小提琴这样听下去就像锯木头一样,我觉得其中美妙无比。就“触”不一样,“受”也不一样。人的感受啊,千差万别。在这里边就隐藏着将来我干哪一行?我不会成为能工巧匠吧?我也不会成为体育冠军吧,不可能的那个终于学空之又的哲学因为越抽象我越喜欢,就这样

 

所以个体差异,这全是什么啊?从到第七支受现在世之果,我们被规定了——被过去造的业规定好了。然后现在业的同时也造业。因为我们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的爱好倾向就不一样,趣味指向不一样于是我们这个爱就变成一种欲求。这种欲求,人与人之间差别蛮大的,别以为都一样差别很大的。有的人喜欢将来做官掌权我们班上有同学小时候就是少先队大队长,后来叫红兵,红小兵团长。在班里很厉害的,管人的。你请我去做,我不做的,我干嘛管人,我自己管好自己,他就喜欢管。后来事后证明,他将来真是做官的。那如果不做官,他做生意也是个领导者,很厉害的,从小锻炼过的那么我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种锻炼呢?我没有这方面的“爱”,这个“爱”是广义的啊这种倾向不喜好。

 

有的人就喜好钱,从小就算很精的小同学当中就做起生意来了,他有10颗话梅,那么我们都急着要吃他卖1分钱一个当时很贵啊,我们3分钱可以买5个了他5个话梅(按)1分钱一个,他又赚了点钱了,小时候就动着脑筋的,长大果然做生意差别很大

 

那么我对什么感兴趣呢?Reputation叫“名声”要出名我认为富和贵都不大重要出名很重要后来发现(出名)也是有命的啊,也就不求了,这是后话,有点觉悟当初就是前面这个(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规定出我的倾向。不是我有欲求要追求嘛,这样就业了业的同时造业,因为“爱”倾向来了,就要“取”要行动向外求,“取”求不已,不断的取与求,不停的。这种情况在30岁左右最厉害,一个人这中间都在造业。在造业的过程当中,自然有了新业。以爱和取所形成了业,这种业又是一种力量终于让我们又在下一世出来叫未来。现在所造的(爱、取、有)成为一种业。旧业未消,新业又来,汇成业力,业力再次投入人世间未来世。也就用两生、老死概括,一出生,二慢慢衰老终于死了十二支叫“老死”。这样就把三世因果关联起来了过去的因造成现在的前面五支的果现在的造业(爱、取、有)致未来

 

所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哪里呢?你看,我们也造业了吧?那这造业的取向“爱”,是不是前面规定的——“触”、“受”规定的,还有天赋都规定了,然后这个向来了。这个倾向来了以后呢如果我们不懂得做人不学比如说佛家、儒家、道家,我们实际被业所支配贪求不已那叫“取”不知道停下来的。然后我们读了《大学》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不要不知。来了吧,教我们做人了,在儒家那里,我们也开始修了。“修道之教”,《中庸》三句话:“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修道之教。”修行是必要的,不光是佛家,儒家有儒家的修行教化会改变我们所受的业前面的三到七(识、名色、六入、触、受)可以改变它。业,可能造出来的是善业若我们修的话或有宗教信仰基督徒或者穆斯林或是学做圣贤——把学圣贤看成人生第一等事,(这样做的话,还是自己造业。

 

那么佛家呢?主张我们在受的同时不要再要消业。但是做事一定有结果,要你所造成的结果不是你的业是整个民族向上进步的共同的善业。你在参与民族共同的善业的过程中,消了自己的别业——个人的也叫“别业”这是佛家讲的基本信仰,三因果,然后依空中无…”也把它三世因果“无”掉。就菩萨而言不能局限在三世因果,三世因果是我们通常修行的人一开始必须有的信仰因为目标很清楚为了摆脱轮回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但你是菩萨不用想这件事。

 

“无无明”,十二支第一次开始的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把无明“无”掉了但也不能说从此断灭了亦无无明尽”。把“老死”“无”了,也不能说“老死”因此就不存在了,我们一直在转叫“转FL”公众号注:此处“转FL”应该指“生死轮回”不断地轮回。转FL就是把佛法用来面对三世轮回啊这是有道理的就达到涅境界,就是离生死了。“离生死”不是不来了他还可以来如果来一定有使命。想来就来,什么叫“想来”“带着使命来”?佛教经常用的一句话,“愿再来”,这可是“转FL”了不是世俗的轮回。

 

好,继续看这个十二支缘遣四。一般佛教的修行,第一步是相信三世因果的,这信仰的前提然后学佛法第一步因为你有这个信仰了,你要修佛,修佛第一步就是了解“苦集灭道”。跟佛陀一样,佛陀初转法轮讲的就是四谛、谛、谛、。“苦”就是我们在无中嘛,烦恼暗还轮回生死所以人生就是苦。这种烦恼,什么叫烦恼?烦恼就是不如意我们的“小我”没有空掉没有破掉我们总是烦恼不断。讲“苦”就要说“苦”的原因,“集”就是苦因积聚起来的苦果来自哪里叫苦果之因。用集来说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因为贪嗔痴积累了大量的业召感了三界生死等等的苦果看来这个苦就是贪痴。“灭谛”讲的是要把这苦因消解掉达到寂灭灭尽三世积累的从而永无生死之牵累这是“灭谛”。那么如何“灭”呢?一个“道”,“道谛”来了。如何把苦消解掉,达到寂灭境界?这个“道”讲的是修戒、。通过修戒、定、慧通向涅这就是“道谛”。所以,学佛之初首先应当了解的就是“苦集灭道”否则,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就是为了离生死之苦海法师说得好所以苦集灭道”四是一开始就了解的佛法。

 

但是菩萨境界不应停留在四谛上的。四谛是我们初学者所所要了解的。所以也把它“无”了。第遣智、得。何为“智”何为“得”?先说“无苦集灭道”,后面接着“无亦无。一句话,“智”就是菩提觉悟也就是菩提了。“智”是指佛之智德,“德”就是德性,virtue(德性),用英语来说很清楚,可以翻译virtue(德性)。成佛的境界,他的德性就是觉悟,最高的觉悟(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得”是什么呢?涅,因觉悟而涅,涅就是不生不死常乐我佛教修行追求的最高目标。

 

因觉悟而超脱生死。超脱生死,就从生死中解脱出来那就是涅。涅是最高的解脱,超脱生死的。就像一个僧人问禅宗祖师问某位禅宗祖师如何是涅(禅宗祖师说:“谁生死予汝”,谁把生与死的区别给了你?他立刻懂了,“下大悟”我们的心做了这种区分。做了这种区分,明白是造成的觉悟来了。这样就是六遣。从开始然后十二入、遣十八界、十二支缘遣四终于遣智、得。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境界了。修行好像有目标,但一旦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些佛法指引的目标都消解掉了这样,你作为菩萨才有人的能力。否则你还在其中有所求以为“有所得”。菩萨确实跟佛还差一截他还没达到漏尽就是他还会有烦恼和思量。慧能也说得非常清楚菩萨是有缺陷的。

 

但是菩萨如何弥补这个缺陷呢?他是菩萨就是通过人,度人也就是己。这是菩萨,度人和己的统一。那么你想到度己了好,观世音菩萨就跟舍利子讲——把这六遣说一遍——这是菩萨见到的境界在此境界中,你度了自己也以这种境界要求是很高的。一般的和尚确实是我们的导师所以我们有时候说皈依了,皈依某某庙里面某某高僧某某大德他成为我们的榜样成为我们的老师,这就是一般的和尚。但和尚一旦达到菩萨的境界他不会认为自己是被者的老师如果他认为自己他还有那么多“遣”都没“遣”——跟你讲十二跟你讲四跟你讲……最后讲智、其实都不必讲

 

慧能做到了菩萨境界,因为他一直在说法他没有具体的东西——那个具体说,指点你一条两条三条。所以志诚不是从北面来吗?找到了慧能跟慧能说,“你如何说佛法?”“我无法可说的”慧能说,“如果我有法来说,我是骗你。”——这是菩萨度人的方式。菩萨人不是带本教科书来,教科书每一步讲了我们有教科书的,《佛学概论》你去读,《佛学概论》有好几本了,不同的人写的,也有学者写的。那么书籍内容基本上就是都不的,这些都没——十二入的,十八界也一条条跟你讲啊。但是菩萨不能这么做。

 

所以讲菩萨境界就如同《金刚经》讲菩萨境界。如来说佛法吗?没说,所说法即非佛法,名佛法句义来了,所以《心经》这个六跟三义的精神是一致的以空相遣,遣个方面。所以菩萨人当然会跟人说话,那叫“为人说法”,但说法方式不在一些教条里边,不在那些套路里边。所以禅宗是始终主张这一点的。所以那个行禅师不是来找慧能了嘛,倒是先问慧能的:“我应该怎么修才不落阶级?”然后,慧能装傻,“你究竟在什么阶级上?”(行思禅师回答说:“圣谛尚不为?阶级之有?”

 

(行思禅师问:当做何务,不落阶级?”

(慧能反问:)“你在什么阶级?”

(行思禅师回答:)“四圣谛都不修的”——“圣尚不为阶级之有?”

立刻慧能印可了,“深器之”——非常器重他。

 

这种精神就是六遣的精神,遣“灭道”——无“苦灭道”这是禅宗的精神。

 

10 究竟涅槃:人生怎样才算解脱?

 

我们进入这个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把经文分为段,然后我们来看第段,如果说第段也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究竟涅”,这段原文大家都很熟菩提萨埵是菩萨的全称简称菩萨具称菩提萨埵”。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我们说“无亦无得以无所得故。”那么以无所得故,究竟我们在什么境界中?所以接着就说下来,因为我们以般若波罗蜜来的,以“般若”叫“般若波罗蜜”这样的修行终于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超越一切定法,因为超越一切定法就没有因为没有挂碍,就没有恐怖。一连串说下来所以菩萨境界之“所得”,没有正面的好说,也是遮诠——否定”: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也是遮诠。

 

具体而言,菩萨境界一定要达到我们之“所得”这四个“无”。具体而言,挂碍是什么?两个一个烦恼,一个所知。因为我们对某些目标有牵挂有如意之心,如意之心一定让我们牵挂。我们做的事情,关怀牵挂事情的结果对自己有利与否,这叫如意之心的牵挂。当然,不光做事情,跟人打交道种种方面,为人儿女,为人父母,兄弟姐妹都有牵挂。儒家是主张这种牵挂是对的,而佛家说这牵挂是烦恼的源泉。还有一个人总是有知识哪怕不识字他也有经验在积累这叫“所知”,也是“障”我们的挂碍人生在世的挂碍就来自这两个方面。

 

一个是我们有许多的牵挂,有求如意的心尚未得到满足的时候,尚不如意的时候就牵挂天天如此。第二,我们要做事情趋利避害,于是运用经验和知识这些东西也是挂碍这些经验和知识)束缚了我们牵扯了我们挂碍就是这两个方面带来的一个烦恼,一个所。看来知识多不大好,确实是这样,知识多本身不是坏事,而是要用智慧来驾驭。现在我们对方法感兴趣知识多了就是工作方法多了,处事的方法多了,叫“术”我们在“术”方面无穷无尽的追求,还终身教育不断更新。倘若一个人有术无道不可救药。见闻之太多,德性之知就遮蔽了,这是儒家的说法阳明心学的说法我们别忘了,“心即,心外无理。”心外有许多知识,却千万不能违背“心即理”这是儒家心学讲的基本道理所以我们有种种的碍,其中一个方面的来源就是所太多不当知的就不需要。做事情、处关系,不要用还生命的淳朴和灵魂的高贵否则全是挂碍

 

恐怖有种畏惧。畏生,我们害怕生。畏死畏恶趣,“恶趣”就是趋向恶道我们害怕下恶道。“趣”就是趋向道走,害怕(恶趣)众生,我们是社会存在物,但是我们害怕特后来说的“他人是地狱”众生。恶名这种也很难去掉的,害怕被人诋毁害怕自己身败名裂就恐怖嘛。以上是种害怕,种畏惧

 

倒,(有)种,具体写在这里执无常为常,执苦为乐,执无我为我,执不净为净。就涅境界这方面来说,我们全部颠倒的,无常为常我们是这样我们反认他乡为故乡我们所在的世界是无常的,但是我们偏不肯走。叫“执无常为常”。这是大的方面来讲,小的方面也无处不是。

 

你有所获取比如说你买了高级别墅豪华别墅了你认为你永远拥有它了?其实是无常。你认为永占有其实是“执无常为常”。你高官厚禄你以为这辈子美好的人生固定下来了,不,你总得下来。它是无的,问题是如何下来,关键是要安全着陆。不要“执无常为常”。那亲人之间的关系也一样的我以前最感慨的就是,当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知道这个family没了。我母亲先去世,后来我父亲又去世了当我父亲去世那一刻,我从小就认为应当永远存在的那个家真没了,就像曾经没有一样。人生这一个颠倒很难摆脱,长久都醒不过来的。有时候梦里还回到曾经的那个家。

 

第二种颠倒,明明是苦的事情,把它当乐来看待苦为乐在官场上要升官的,做官多苦,不,他认为乐,这种事情多吧?你钱赚的很多了吧,越来越多,身价多少亿了你知道你多苦吗?在你个人和家庭消费之外的货币就是天下之公器你一个人扛着你累不累?你说好,还有比我钱更多的,我要做商界领袖,这是苦差事啊。如牛马一般拖着天下之公器,你拖得动吗?这是苦为乐我说你们可以了——我认识那些企业家的朋友们——可以了,你们现在剩下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到复旦国学班来咱们讨论经典多开心啊,财务老早自由了,你还要找苦?这种颠倒到处都是

 

无我为我那也一样,很普遍的。你说这个手表是我的是我的吗?不是。我为什么“住”着这个法呢?这是个事物啊瑞士名表。我为什么“住”着?因为我执,它属于我它真属于我其中没有我相信不相信所以中国人后来懂了因为佛教的影响,老百姓都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们赤条条的来,最后也是赤条条的走,只不过亲人一定要为我们穿上那个衣服,其实一起烧掉了嘛毫无意义还是鲁迅好,讲得清楚。凡是我得罪的,我一律不会打招呼的,我得罪到底了不要叫我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我后呢不要处理,拖出去烧掉,拉倒——这是鲁迅说的话拖出去烧掉拉倒——很好人就这样的呀。一个人最后走的时候,如果在家里走,他脑子清醒知道自己了,他看周遭的一切都是他营造的啊——这房子他买下来的周围的布置家具,多么精心的布置了这一切。他知道这些还是他的吗?不是他的了。他(快要)拖出去了还“我执”干嘛?这里面有吗?没有把“无我为我”。这是又一种颠倒

 

有“净”,不净为净”。真正的干净是“我”,因为有“我”其实就已经不干净了,但我们还自以为自己是什么品端正很干净。真正的无我”,所以从“无我为我”就会执不净为净”。

 

一路下来,这种颠倒,然后又说梦想。梦想很多,总而言之,就是分别造成的。分别事物分别人,一定会产生许多梦想。因为一有分别,就在二相中就要趋避这个东西是昂贵的,那个东西是低贱的,那么你趋贵这个人是重要的人,那个人无足轻重,那你跟谁打交道?——跟重要的人打交道。人与人的关系也是放到二相中的趋避。这一切都是种种的数不尽的梦想。

 

所以菩萨的境界是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有这样个“无”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究竟涅槃”究竟了,从根本上解脱了这叫究竟涅槃”特别强调的是当下”、现在究竟涅槃”


11 佛的境界:念咒就能去除一切苦?

 

我们进入这个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把经文分为段,然后我们看第段讲菩萨的境界,终于菩萨的境界之所得是个“无”(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对吧?那么佛的境界呢?同样的依波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佛是心里很清楚的,所以跟菩萨讲——佛彼此不用讲不用说法——佛跟菩萨说法,菩萨再来度我们这样一件事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第段如果有关键词的话,就是“真实不虚”,为什么关键词是“真实不虚”?“真实”在哪里?第一确认“我”苦这个“我”为什么加个引号天下所有的五蕴、小我就是苦啊。要“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我们这个我就是在的然后这个我就是苦。确认这个“我”是,这是前提,第一点。

 

因为你确认了这是苦,你就能够有信念,什么信念苦是能除掉的。因为这个“我”是能的,同意吗?如果这个“我”不是苦的话,是天下人所有的人生活的定则,既然是定则,你还动它干嘛呢?动不了了确认我“苦”就确认“我”是苦,既然知道苦,当然相信能除这才叫真实不落空,不是说一个“空”字就能解决问题的。除这个“我”小“我”之执着,除我这个苦才是真实的

 

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把说成咒咒有神力,所以叫大神咒。这是一种古代就有的信念,认为文字有魔力的那叫咒语。在佛教看来,这种咒语同时是真言——真实的真,真实不虚啊。这些话都关联的咒就是真言。有魔力——不,应该说的好听一点,神力。力是比较低级的,佛教讲的咒是神力,所以叫大神咒。大神咒这个咒对我们起作用是什么?“大明咒”我们摆脱无那叫“大明咒”,“是无上咒”。

 

佛教留下的咒语多不多?咒多了,许多人都在那里背那个“楞严咒”是听说过吧,有人说“楞严咒”是最高的。听说过吧?楞严咒”,(很多背。但这里说的很分明,波罗蜜多才是“无上咒”,没有比更高的。“是无等咒”超出等级差别之外了无等等咒”,说“无上”呢,还是最高等级的意思,还把等级去掉,无等等这话说到彻底了

 

于是接下去便来什么叫?真言真言是什么神力?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很清楚,从菩萨境界四个“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讲到佛讲到佛就来了那个“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那叫般若波罗蜜多


 

12 揭谛真言:这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我们进入这个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把经文分为段,这个般若波罗蜜多作为咒语该是怎样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波罗揭,波罗僧揭,菩提娑婆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概括了般若波罗蜜多这个修行用咒语也就是真言概括叫“揭谛真言”

 

段极为精彩通常不翻译,但我们现在翻译一下。

 

“揭谛”就是渡,渡河的意思,“揭谛揭谛”就是渡啊,渡啊。

 

“波罗揭谛”“波罗”是不是彼岸倒装的吧?“波罗揭谛”就是渡到彼岸去啊。

 

再来一个,当中加了一个“僧”“波罗僧揭谛”僧”的意思就是全部全体“波罗僧揭谛”

 

“菩提”就是觉悟,也倒装,菩提萨婆诃”萨婆诃”意思是谨表达最真诚的愿望。菩提萨婆诃”的意思是谨愿觉悟。

 

这就是揭谛真言。

 

我们感受到(揭谛真言)类似于赞美诗来赞美什么?赞美般若波罗多蜜多这种修行是最高的尊、最第一就是慧能所说明的。这是一种赞颂对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的赞颂,因为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达到的?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上下明彻、彻底的自由。

 

据说这样的咒,也就是这样一个揭谛真言是佛和菩萨加持我们的学佛者令我们速得成就,就加快我们成就。所以说这个咒特别好“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无等等

 

这样《经》就完了。

 

(《心经》)在中国广为传颂影响深远,我想我们每个人恐怕每天都可以来一下,来把它做一个功课来持。持是对我们心灵的莫大的提示,我们的心需要提升嘛。这就是《经》,当然可以继续说。(《心经》作为《大般若经的精华,方方面面可以逐展开,乃至无以终于是六百部是吧?我们现在还是回归它的精华。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南怀瑾解读《心经》


楷中兼行 自然“尚意”——苏轼书法《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欣赏


典藏《心经》赵孟頫墨迹


重发:《甚深内义》全集


谈锡永先生:认识如来藏


公众号收官之18 实修原理篇:Sant Mat的第一阶段修法 素描

公众号收官之17 实修原理篇:九扇门 与 众所周知却又隐秘的第十扇门

公众号收官之16:观世音菩萨不是单指某个人——纪念观世音菩萨诞辰!


公众号收官之15:实修系统之others


公众号收官之14:藏密之后弘期(下)


推荐几本书籍:图解藏密、图解佛经等(持续更新中)


公众号收官之14:藏密之后弘期(上)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下)


公众号收官之答疑篇:关于内在境域、天(界)和如来藏 兼答无云晴空师兄之“如何划分境域力量?”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中)


公众号收官之13:藏密之大圆满(前弘期)(上)


公众号收官之12:人分南北,了义法岂分南北?


公众号收官之11:内地藏密实修之总说篇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下)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中)

公众号收官之10:禅宗,盛唐时期的“了义法”(上)

公众号收官之9:从“吕祖参黄龙”谈道家见地


公众号收官之8  道家始于“长生不老”,囿于“长生不老”

公众号收官之7:胡侃Sant Mat的前行思想


公众号收官之6  实修南传佛教今生无法获得究竟解脱——以“滑溜溜的心意个案”为例谈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法(禅宗、藏传为主)的差别

公众号收官之5  “坐上”与“坐下”谈开去(座上与座下):“坐上”“坐下”与(自)相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持物…

公众号收官之4  时间久了,大家都忘了真正“了义法”长什么样子了


公众号收官之3 关于Sant Mat的印启、传承及相关的不共教导

公众号收官之2 因为专注于高等境域的提升,导致Sant Mat的前行修法实在没有多少过人之处


公众号收官之1序章:我们永远只知道“我们知道的”,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到这里,就到这里了!”——公众号更新之收官季


请假条(2023年1月7日~2023年2月5日)暨新年祝福


请假条(2022年1月18日~2022年2月15日)附:上帝给好人最棒的奖励


请假条(端午节停更)附:“土耳其圣人:苏菲的神圣舞蹈”


新年祝福:你生而有翼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基督徒的默观之路》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禅定述要》上篇(精要集)


白话《法华经》全集


《话说文殊》全集


《细说如来藏》全集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讲记》全集


《尊者阿迦曼传》全集


《深度禅修》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神圣旅程:揭开生命与死亡的奥秘》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隐士:透视孤独》精选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全集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神秘的生命灵光》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藏密大圆满选集》全集


《藏密大手印探奥》全集


《藏密脉、气、明点观修》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第四章 清《宫廷瑜伽》、西夏“道果机轮”及元代“演揲儿法”考证 全集


《再捻佛语妙花——实修直指窍诀》全集


《如是(上)心要口诀篇:直指心性与生起次第的教授》《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合集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上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下


1人情之饮 ▎2茶道诸流 ▎3道禅相嬗 ▎4茶室清幽《茶之书》(上)


5品鉴艺术 ▎6侍弄芳华 ▎7不朽茶人《茶之书》(下)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道教史话》全集


《历史上的炼丹术》(国内篇)全集


《道教服食技术研究》全集


《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全集


《周氏冥通記》白话版(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