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证心得:第四章 心性 ③《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2021-01-08

灵山上的如来



编者按:“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菩萨为众多求道者示现了无数修行法门(或系统),因为下手处不同,实修过程或许也不同,但是因为“归元无二路”的缘故,我们总可以从其他实修系统或其实修过程中得到启发。具体实修,请在传承上师指导下进行。

 

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中文版在大陆流传已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网络上,跟出自奴隶制社会的其他仁波切一样,索甲仁波切言行风格也颇具争议,在此不作评论,有意者自行百度。转载此文意在为Sant Mat的修习者的实修提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修证心得:第四章 心性 ③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2 天空与云

 

因此,不管我们是哪一道的众生,我们总有佛性,我们的佛性总是圆满具足。我们说,即使诸佛的无边智慧,也不能让佛性更圆满;而众生在似乎无边的混乱中,也无法污染到他们的佛性。我们的真性可以比喻成天空,凡夫心的混乱则是云。有时候,天空完全被云所遮蔽了,我们抬头往上看,很难相信除了云之外,还有其他。但只要我们搭乘飞机,就可以发现在云上有无垠的蓝空。我们原先认为它就是一切的云,变得如此渺小,远在我们底下。

 

我们必须如此牢记:云不是天空,也不「属于」天空。它们只是悬挂在那儿,以稍带滑稽和无所归属的模样经过,从来不曾弄脏天空,或在天空画下任何记号。

 

那么,这种佛性究竟在哪儿呢?它就在天空般的心性中,全然的开放、自由和无边无际。基本上,它简单和自然得不受污染或腐化,纯洁得甚至不能用净或垢的观念来形容它。当然,我们说这种心性有如天空,只是一种譬喻而已,可以帮助我们开始想象它无所不包的无边无际,因为佛性具有一种天空所不能拥有的性质――觉醒的光明灿烂。有道是:

 

佛性只是无瑕无垢的现前觉醒,

知晓一切,

空无体性,

浑然天成,

清明圆净。

 

敦珠仁波切写道:

 

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

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

轮回没有使它更坏,

涅槃没有使它更好;

它未曾生,

也未曾死;

它未曾解脱,

也未曾迷惑;

它未曾存在,

也未曾消灭;

它毫无限制,

也不属于任何类别。

 

纽舒仁波切(Nyoshul Khenpo Rinpoche)说:

 

深广而宁静,

单纯而不复杂,

纯净灿烂光明,

超越思议的心;

这是诸佛的心。

其中无一物应消除,

无一物应增添,

它只是自然洁净地看着自己。


修证心得:第四章 心性 ②《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四章 心性 ①《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⑧《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⑦《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⑥《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⑤《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④《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③《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②《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①《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