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译者序 ▎《卡陀奥义书》《神圣旅程:揭开生命与死亡的奥秘》1
千瓣莲花
编者按:之前在大陆,斯瓦米·拉玛(Swami Rama)译为喇嘛尊者,他的《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一书广为人知。
在译者序中,译者sujata 指出~斯瓦米·拉玛上师曾经说过:“我的工作是要把你介绍给你内在的导师,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曲,歌颂吧,你会发现作曲家就坐在你内心的莲花之中。”~这跟观世音菩萨心咒,即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的梵文本义接近,其中,“叭咪”即莲花的意思。
在Sant Mat的教导里,当行者在内在达至第一灵境顶点时会看到八瓣莲花(Asht dal kanwal,即俗语中的“千瓣莲华”)。于此,行者第一次见到自己上师的光明体。
文中观点谨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
作者序 ▎译者序 ▎《卡陀奥义书》《神圣旅程:揭开生命与死亡的奥秘》1
作者 斯瓦米·拉玛(Swami Rama)
译者 sujata
作者序:了解死亡,享受生命
现代文明致力于科技、物质财富以及沟通系统上的成就,缩短了全球各国之间的距离。然而,尽管现代生活富裕又舒适,人们却无法感觉到满足,也经常感到不快乐。原因在于,他们对世间万物,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抱持着不正确的态度。人们终其一生始终固守一个观念,那就是他们必须不断地向外掠夺,占有更多的东西。同样的观念也延续到人际关系上,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他们同样感觉自己应该永远站在收获的一方,而不认为自己也应该成为付出的另一方。人们无法满足于单纯享受自己与各个人、事、物之间,当下得以聚合的珍贵缘分。相反地,人们企图抓牢不放,想要永远纳为己有,因而进一步转变为害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那些想要、占有、抓取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与日俱增,穷其一生萦绕不去,并不断盘旋创造出更多的需要、更大的恐惧,以及更狂烈的痛苦旋风。过着这样的人生,生活当然不可能会有效率,徒然只是浪费了生命。人们害怕死亡、否定死亡,并且竭尽全力想把“死亡”这个议题,尽可能远远地推离开自己的意识圈。人们不愿意接受死亡是一个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过程,不愿意接受死亡是人生经验中的一部分,也就没有人事先为死亡做好准备。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就是我们永远无法知足的原因。我们总是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东西、需要扩展更多崭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更多物质上的舒适、需要更多无止尽的娱乐,甚至于沉迷于滥用酒精和药物,难以自拔。所有这一切的追求,都是为了企图把“死亡”这个现实,远远地推到九霄云外。很不幸地,这些并非处理死亡议题的有效方法。
为了了解死亡,每个人都必须尝试了解生命的目的,以及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生”与“死”就象是一对伴侣,彼此为对方提供了连贯性的情节。死亡并非一个终止的句号,而是长途旅程中短暂停歇的逗号。如果我们能够同时接受生命和死亡,认为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意义和目的,了解并接受死亡乃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就能消失,才得以重新完整地好好享受生命。
本书探讨的就是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提供“如何(方法)以及为何(原因)”的答案,目的是希望协助大家能找到指引自身去扩展和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学习重新整合我们的人生。那全新的生活方式,将可以在我们面临名为“死亡”的人生转折时,对我们提供帮助。
本书所描述的道法,绝大部分源自印度的古老经典:《奥义书》。《奥义书》是吠陀后期的伟大经典,吠陀(Vedas)经典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灵性启示。
吠陀经典一共有四部:分别是《梨俱吠陀》(Rik Vedas,通常作Ri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娑摩吠陀》(Samaveda)以及《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每一部吠陀经典都包含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赞歌、行为守则、仪轨,以及圣礼的执行准则所构成。而依附在每部吠陀经典后的第二部分,则属于形而上学,主要在提供绝对真理知识的教导,后面的这个部分就是所谓的《奥义书》。
虽然世间流传了将近两百部的《奥义书》,但传统上普遍只认定其中的一百零八部。其中有十部是在阐述吠檀多(Vedanta)哲学。这些《奥义书》都被视为是天启的经文,也就是先知们在最纯净、最超然的三摩地境界中,所获得的天启智慧。这些先知将天启智慧传给弟子,弟子虔诚恭敬地保存了这些口传的经典,然后一代接续一代地传承下来,保留至今。
Upanishad(奥义书)这个字的意思是“靠近地坐着”,也就是挨在老师的足前安坐,聆听这些深奥、不可思议、充满象征性描绘的经典。
另一种诠释则是,Upanishad(奥义书)这个字来自梵文动词“sad”,意思是去摧毁、松绑及引导。人们受制于短暂的现象世界,造就了无明;人们执迷于物质和实体的世界,充满执着;人们迷失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之中,生命没有目标。因此,《奥义书》旨在帮助世人摧毁无明、松绑执着及提供指引,最后帮助人们证得人生最后的目标。
这些经典教导人们,生命应该具有目的且充满意义。其实,所有人的内心都知道人生本该如此,即便他们可能在嘴上辩解,自创另一套人生哲理,声称人生并没有任何目的,辩论人生不过是在无限宇宙中偶然的发生等等。姑且不论他们对人生抱持怎样的想法,毫无例外的现实就是,每个人都奋力地在追寻内心的快乐、平静及祥和。
《奥义书》是一张地图,向我们指出通往解脱的道路,也直指生命与死亡的意义。那条道路上有着贯穿所有经典的一致中心思想,那就是:万有本质乃为同一。
《奥义书》其中一个卓越并特殊的教导是:现象宇宙是一种显化,而非一种创造。那唯一绝对的真理显化为我们称为“宇宙”的这个多元世界,这与西方思想中,认为是造物者创造万物,以及造物者有别于被创造者的概念,大相迳庭,《奥义书》的教导完全摒弃了二元分化的概念。Eko’ham bahu syam的意思是“仅有唯一,在此、在彼,在各处。”那个“唯一”就是“梵”(Brahman)——这《奥义书》中用来指称真理,或说纯意识①的语汇。《奥义书》说:“梵是真,而世间短暂的事物是不真。”除了“梵”以外的所有其他一切,皆是幻象。“梵”是生命、光以及一切存在的源头,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去了悟这个真理。
大部分人都倾向往外在的世界追寻快乐,但《奥义书》却告诉我们,我们无法在世间的万物中找到快乐。外在世界的所有东西,包含人际关系,都是瞬间即逝的,只要是瞬间即逝的东西,就不可能提供给我们永恒的祥和与喜悦。
《奥义书》告诉我们,要往内去看,去找到永恒。《奥义书》说:
“人们只会往外看,却看不见内在的一切。”
又说:
“渴求永恒的人是稀有的,他闭上了向外看的眼睛,然后看见了本我。愚者追随肉身的欲望,跌入了纠缠众生的死亡陷阱;而智者知晓本我才是唯一的永恒,对瞬间即逝的万物,不屑一顾。”
这与圣保罗(St.Paul)在《哥林多前书》上所写的十分类似,他提醒人们,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为了我们的灵性成长而存在的。圣保罗说:
“万物都是为了你而存在,请智慧地运用它们,生命极为短暂。”
“……尽管朝外的那人正在凋零,然而朝内的那人却日日更新,因为眼之所见,均为短暂,而眼之不见,才是永恒。”
耶稣同样也在《登山宝训》中给予弟子这样的指导:
“不要在人间留下任何财宝,飞蛾与铁锈将使它们受到侵蚀与腐化,或盗贼闯入将之窃取;把你的财宝留在天堂吧,天堂既没有飞蛾,也没有铁锈会将财宝侵蚀与腐化,盗贼尚且无法闯进天堂,更遑论窃取。因为当你将财宝放入天堂,你的心也必会留在那里。”②
人生的目的是为了知晓明辨,明辨外在与内在、短暂与永恒的差异,透过练习去发现、去经验那一个接一个无尽的价值。一旦我们了悟了这个差异,生命会开始富蕴一种令人喜悦的意义,死亡的恐惧就会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
《奥义书》也被认同为“吠檀多“,吠檀多的意思是“吠陀的终点”,象征《奥义书》表达了人生最高的目的,也就是证得了让个体灵魂得以从束缚中解脱的至上知识。
本书集结了我在美国宾州芝加哥和洪斯戴尔(Honesdale)代表大会中的系列演讲原稿,并辅以些微的校正。
斯瓦米·拉玛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乔利格兰特.德拉顿(Jolly Grant Dehradun)
印度,北阿坎德邦(Úttarakhaṇḍa)
译注
① consciousness这个字在英文通常以大写的Consciousness ,或者Pure Consciousness ,来说明那个至上意识。这个字有多种翻译方式:“纯意识”、“本识”、“觉识”、“本觉”等,指的就是那个永恒不灭的意识觉知,那个在睡眠时依然保持清醒的圆满、纯净、智慧、永恒的终极意识。当这个字被用来当成绝对纯净、最终极的那个所有意识之源头时,与心理学上用来说明“非睡眠状态的清醒意识”是有所区别的。
② 出自《马太福音》(6:19~21),《和合本》译为:“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
译者序:斯瓦米·拉玛上师的灵性遗产
一个人在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最应该要完成的是什么事情呢?近代有不少的文字或影片作品都试图探讨这个议题,但是,文章的结论或故事的结局,似乎跳脱不开鼓励人们去完成还未完成的欲望清单。但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如此吗?而这是我们为生命划上句点的唯一方式吗?斯瓦米·拉玛透过晚年留给人间的两个大礼物,教导了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来自喜马拉雅山的斯瓦米·拉玛上师,遵从师训离开印度到西方弘法后,长年将时间投注于瑜伽科学的分享与实证,透过他等身的著作以及口传经验的传承,影响了全球无数的灵性修行者。他也始终心系着孕育他灵性成长的家乡喜马拉雅山,不仅设立基金以长年照护在深山修行的萨度(也译萨杜、沙度,sadhu),更在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及瑜伽圣城瑞斯凯诗(Rishikesh)之间的乔利格兰特·德拉顿(也就是他书写本书序言的地方),完成了大型喜马拉雅综合医院的建造计划。医院最大规模的一次增建计划是在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六年,而斯瓦米·拉玛上师是在一九九六年摩诃三摩地(舍身)的,相当于他将人生最后四年的时光都倾全力于完成这项伟大的传承使命,透过亲力亲为地计划和督导,他为弟子们示范了何谓强大愿力(sankalpa)和执行魄力,最终送给了世间这份从生活、教育、身心医疗等全面照护人类的一份大礼。至今,这份礼物不仅服务当地的人民和来自全球的修道者,也经常为喜马拉雅山各种特殊的灾难与事件,提供适时适地的紧急救援和人道关怀。
除了医院以外,斯瓦米·拉玛晚年留给弟子和世人最重要的一份遗产,应该就是《神圣旅程》这一本书了。这篇在医院书写的序言中所注解的日期,正是斯瓦米·拉玛上师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摩诃三摩地的前一年。斯瓦米·吉(斯瓦米·韦达)曾经分享,许多弟子们事后回想,才发现原来斯瓦米·拉玛上师其实已经预知自己即将舍下肉身,因而书中描述的,就是他即将踏上的“神圣旅程”。这本书留给弟子以及世人的是世间罕有关乎生死的宝贵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人世生命的光影重叠之下找到每一次呼吸的意义,它可以提供给我们,在人生惊滔骇浪外的一弯宁静,它也无疑将会帮助我们,更从容自在地去为人生的最后一刻做好准备。当我们读出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如此细腻深切地透过一字一语所传达的那份爱,这本书就是一个学生所能收到的,来自一位无私开悟大师的最美礼物。
斯瓦米·拉玛上师以晚年坚强的意志力,完成了医院建设和重要书籍,这告诉了我们,应该好好善用生命中的每一个片刻,哪怕是最后的时刻,都要分秒珍惜地发挥生命,对世间做出最大的正面贡献;他以身教告诉我们,不要浮载于荣辱的奇幻大洋,切莫对任何二元现象产生执着;他写下本书告诉我们难得且至上的生死奥祕,也告诉我们,即便面对业力和印记强大的束缚,依然可以找到挣脱死亡罗网的方法,回到原生的静止与安宁。斯瓦米·拉玛上师的一行一言,在在都是为了要留下对世人有益的有形及无形的资产。在他即将舍身前的时光,尽管身体逐渐虚弱,但他总是耐心地给予弟子们慈悲、充满爱的最后指导,根据他摩诃三摩地前身旁亲近的弟子描述,他在最后身体逐渐虚弱的时光中,神情却总是泰然自若,两眼依然慈爱而充满光辉,犹如无时无刻都歇息在圣母的怀抱之中。
相信读者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必定能够感受到斯瓦米·拉玛恨不得把 那份从圣母获得的爱,全部移转给我们所有人。每读一回,我就深深觉得上师有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自己临将出门前,对于不得不留在家中的小孩巨细靡遗地仔细叮嘱,深怕错过任何一个应该交代却忘记交代的细节。他几乎为我们事先准备好了修行路上所有可能会产生的疑问,预先设想了我们可能会遭遇的所有障碍和挫折,当然,他也为我们亲自备好了锦囊,把解决的妙计绣在衬底里,告诉我们在每个抉择交叉点、每个障碍关口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因应。字字殷殷切切,句句苦口婆心。
斯瓦米·拉玛上师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教导和灵性遗产。他要我们欢 庆生命,教导我们喜悦生活的艺术;他以身教要我们善用余生,立大愿成大事;他要我们不要浪费时间,要经常沉思、祈祷与静坐,累积灵性财产,亲证那超越生死的世界。他承诺我们,只要我们认真持律练习,来自上师传承的光明教导与祝福,将永远不断地流向我们。对上师广大的弟子与学生而言,他仍然以不同的生命形式,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持续教导着我们,与我们时时同在。
斯瓦米·拉玛上师曾经说过:“我的工作是要把你介绍给你内在的导师,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曲,歌颂吧,你会发现作曲家就坐在你内心的莲花之中。”
愿我们都能成为值得这谆谆教诲的净化空瓶,在内外上师、妙乐与花香的沿路引领下,走上这神圣的旅程。
顶礼上师无量慈悲。
OM Sri Gurave Namah
喜马拉雅瑜伽传承仆人sujata 恭呈
于台中喜马拉雅天空瑜伽静坐中心
二○二○年上师节
❁
1 《卡陀奥义书》③
关于时间的起源,有一则古老的故事。当时,宇宙仍在被创造的过程,万物的秩序尚未建立,一切仍在混沌未明的阶段。在宇宙可以全面运作之前,造物者还有一项最后必须要完成的工作。神召唤了一位天使来到面前,以帮助他完成这项工作。
天使来了,造物者,也就是神,告诉天使说,为了完成宇宙的建立,祂还保留最后一项工作尚未完成。
造物者告诉天使说:“我把最精妙的一项工程留在最后,我这儿有份生命的宝藏,里头蕴藏着人类生命真实的意义,也是我所创造出来的 所有万物的终极目的与目标。”
造物者继续说道:“因为这个宝藏超越语言所能形容,非常珍贵。我希望你把它藏起来,要把这个宝藏仔细地藏好,好让人们知道它的价 值不凡,难以衡量。”
天使回答道:“主啊,没有问题,我会把这生命的宝藏藏在最高的高山顶上。”
造物者说:“放在那里的话,宝藏很容易就会被找到了。”
天使回答道:“那么,我把这宝藏藏在大沙漠的荒野中,想必,要找到这宝藏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这样还是太轻而易举了。”
天使问道:“那么,若把它藏在宇宙最遥远的彼端呢?那样的话,要找起来可就得大费周章了。
造物者一边思索地说:“那样还是不妥。”接着,他的脸上突然显露出一道灵感乍现之光,他说:“我想到了,我知道有个好地方,可以把这生命的宝藏藏于人们的内在,这是他们最后才会想到的地方,如此几经周折找到之后,他们才会知道这宝藏有多么宝贵,是的,就把宝藏藏在那里好了。”
《奥义书》所谈论的主题就是这个宝藏是什么,以及如何找到它。从人类的天性本质看来,那宝藏确实隐藏得太妙了。就像神在这个故事中所说的,人们在找寻终极真实的过程,绞尽脑汁却最难以想到的隐藏处,确实就是他们的自身之内。人们必然先从外在世界五光十色的对象,去找寻生命的意义,每一次都会竭尽全力,却注定将会无功而返,因为他们在外在世界找不到任何具有价值的东西。就这样,人们自己不断地创造出生命与死亡的永恒循环,只能像一颗陀螺被迫无奈地不停运转。人们穷其一生所追逐的都是那些镜花水月的东西,然而当死神来临时,他们却依然两手空空,只得被迫接下“再来一次”的邀请函。
《奥义书》上说:“无知的人不断地接过那张邀请函,但是智者洞悉了这无止尽生死循环的结果,他们转而向内,寻求真正的永恒。”
根据《奥义书》,我们所向内寻求的,就是被称为“阿特曼”(Atman)的纯净本我,那是我们的真实身分,用《圣经》的语言来说,也就是神的形象和本质。感官或心都不认得真实本我,然而,真实本我才是灵魂深处所隐藏的宝藏,它就住在心中最深处的斗室。它非常细微、难以衡量且永恒不朽。它在创世之初就已经存在,存于现在,也将持续存于未来。
《奥义书》不断重复解释,现象宇宙并非永恒,它恒常地变化、进化、成长、衰败,然后死去。它永无止尽地持续这样的过程,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告一段落后死去,又再度历劫归来,那就是宇宙的本质。任何人如果执着于现象世界中多变的样貌,人生就注定得以悲剧收场。但是,在把人们带向永恒不朽之疆域的过程中,现象世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物质世界的本质中充满了痛苦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然而,这些痛苦和恐惧也可以成为引导人们迈向智慧的工具。终有一天,人们会领悟到,生命应该还有另一种存在,那个存在可以超越这些痛苦。到了那领悟的时刻,他或她就会开始认真地追寻物质世界以外的替代选项,将其当作生命的终极目的。
本书所专注的《奥义书》是《卡陀奥义书》(Kathopanishad),这是一本揭示死亡的神祕面纱,以及探讨生命意义的经典。《卡陀奥义书》是所有《奥义书》中,针对今生来世、阿特曼知识的这个主题,解释得最清晰易懂的。它清楚定义了人类面临诸多议题时的选择方案,诸如生命的目的,以及在人生最后时刻必须做出的选择。
这是一部非常美丽的《奥义书》,它富含诗意地诠释了生死的秘密、业行的法则,及如何从悲伤和沮丧中获得解脱。全书由一百一十九句梵咒(Mantras)所组成,根本架构在一个极具灵性领悟的年轻人纳奇凯达(Nachiketa ,又译纳奇柯达)与死亡之主阎摩(Yama)之间的对话。阎摩有别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的死神,他并不具备恐怖、令人畏惧的形象。他是所有在地球诞生的人类之中,第一位历经死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了悟本我的大师。在这部经典中,阎摩可以被比喻为人类心识中最高阶的明辨智慧,而纳奇凯达虽然具备力量和勇气,但在此所象征的是人类心识中较为低阶的心意。
两人之间的对话揭示了一个虔诚却尚未了悟的灵性求道者的个性。纳奇凯达是一个我们容易理解且仰慕的人物,尽管他的内心尚存许多疑惑,其虔信却是无庸置疑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至高知识与终极喜乐所怀抱的热切渴望。
阎摩数度试探着纳奇凯达,想要知道他对真理的渴望究竟有多么殷切,他对真理的强烈渴望是否远超过对世间万物的爱恋呢?答案是:是的。纳奇凯达选择放下一切,一心一意只追寻了悟本我。他想要了悟阿特曼,对了悟真实本我的渴望远远凌驾了其他所有的一切。
由于纳奇凯达的虔信,他知晓了所有享乐都无法永久存续的道理,哪怕是生命中最高等的快乐也是一样。他知道那些迟早都将会离开,失去后也只能徒增梦醒后的悲痛。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或者做了什么,只要他仍然存有人世间的欲望,真正的宁静就不会到来。无论他是全然沉浸于人群之中,被世间种种的快乐所围绕着,或者他选择离群索居,远离世间的诱惑,但无论何时、何处,只要他仍然存有对世间万物的欲望,就永远不可能知足。
身陷在这世间欲望的深渊,比起身陷于贫脊的沙漠荒野,其实好不了多少,对于沉陷在这两种处境的人而言,死亡是一种逃避。人们紧抓着欲望直到死去,谁知欲望又再度把他们抓回到人间,重新去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欲望。
只有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才能练习处理欲望与自我控制,去驾驭那些驱动欲望的感官和思想。人们必须学习超越欲望,知悉欲望的价值是有限的。唯有当他们可以超越欲望,掌握自己的感官和思想,他们才能够开始领悟到真正的喜悦。他们会逐渐地发现,当自己放下了对世间万物的执着,包含对物质肉身的执着,才能够开始去经验一种实实在在的宁静感,那比任何物质财富或环境舒适,更能提供巨大的价值。
纳奇凯达内心深深地了解这个道理,你可以认定是他的良知在导引着他,并且他还具备了遵循良知指引的勇气,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踏着许多前人踩下的陈旧足迹,走上追求物质欲望的道路。
阎摩在《卡陀奥义书》中所描述的道途就是瑜伽之道,瑜伽之道的目标就是,每个个别灵体与存居万物内在的至上本我之间的灵性结合。
③ 译注:《卡陀奥义书》的原文为Kathopanishad,又作Katha Upanishad ,前者为Katha(读音卡达)与Upanishad(读音乌帕尼沙德,意为《奥义书》)。在梵文中的连音后,根据文法规则改变Katha最后一个字的a以及Upanishad的第一个字U ,结合转为O ,因此读音就会变成“卡陀帕尼沙德”。若维持分开列示,则念成“卡达—— 乌帕尼沙德”,因此也有人翻译为《卡达奥义书》、《卡塔奥义书》,本书尊重斯瓦米·拉玛上师的连音用法,因此,全篇翻译为《卡陀奥义书》。这两种写法在梵文中都很常见,仅供参考。
第一章 理性与信仰 印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印度哲学祛魅》
明师教言:眼中心被印度的圣者们称为“第十扇门” 附:Sant Mat关于 眼中心 资料汇总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慢跑法 附: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
重发:①印度教《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 第六章 宗教的精义
明师教言:印度的上师为什么不为提升本国贫穷而无知的老百姓做更多的事呢?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尤迦南达 观点:关于“启蒙”▎“你是在跟随他们?”“还是在跟随我?”
重发:尤迦南达 观点:越过师父拉玛那·马哈希,给徒弟拉玛发了张 解脱证书 ▎附 道教故事:张伯端神游折花
尤迦南达 观点:“你一定要听我对你说的话,甚至是在微小的事情上。”
尤迦南达 观点:一世解脱 容不得一丝对世界的执着,即使执着的是……
尤迦南达 观点:为什么很少有基督教修士和修女达到高级灵性层次?附:释迦牟尼佛 (善巧)度化难陀 的故事
尤迦南达 观点:婚姻并非一定就是“天作之合”附:婚姻故事二则
尤迦南达对不杀生(非暴力主义)的精微教导 附:南泉斩猫 公案一则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