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识境随缘自显现《细说如来藏》
龙树菩萨 美国鲁宾喜马拉雅艺术博物馆 十八世纪西藏噶举派绘画
二 识境随缘自显现《细说如来藏》
作者:谈锡永
编者按:谈锡永先生是宁玛敦珠法王的弟子。如果用道家的理论来看的话,如来藏大概约等于“道生一”的“一”,此“一”具有绝对性,但不同于无限的、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的“道”。
随缘自显现
如来藏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佛内自证智境(法身)不可思议、不可见、不成显现,唯借成为识境而显现。
所以佛家说,一草一木都是如来法身。
一草一木是识境中的事物,既然如来法身不可见,唯借识境而成可见,因此这一草一木便也即如来法身所成的识境自显现。
但我们却须知道,这一草一木其实有两重体现:
第一 它是依附着如来法身(依附着佛内自证智境)而成显现;
第二 它能成显现,是因为法界有无处不在的生机(周遍法界的如来法身功德)。这即,识境跟智境的依存关系(称为“智识双运”)。
不过,这样来认识识境还不够,严密一点、精确一点,应该说:识境是在智境上“随缘自显现”。这又有两重意思:第一是“随缘”,第二 是“自显现”。
必须理解这两点,我们才能掌握如来藏思想的主要脉络。先略说“自显现”。
强调为“自”,那就否定了造物主,但却不否定法界(佛内自证智境)的生机。亦正因法界有生机,所以识境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才能自成显现。
然而这“自显现”却亦非没有条件,一切事物都须靠“因缘和合”才能生起,佛家称此为“缘生”。依甚深如来藏义,“因缘”有四重,这当于下面再说,现在且先谈最深密的一重“缘生”,是谓“相碍缘起”。
相碍即局限,每一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局限,必须能够适应这些局限,事物才能圆满生起。例如,有眼、有耳,是人因应他所受的局限而成显现,换句话来说,没眼、没耳,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因为他未能适应相碍局限;蚯蚓却不同,没眼也没有耳,却是一条完整的蚯蚓,因为它所受的局限根本与人不同。这就即“随缘自显现”的“随缘”了。
还有最根本的一种“随缘”,那就是时空的局限。我们生存的世间三度空间,因此一切事物就必须是立体;我们生存的世间一度时间,因此一切事物都必然会老化。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世间的自然规律,但这其实是这世间最根本“缘”(条件)。
说为“随缘”,也就解释了对“自显现”的疑惑。因为当说“自显现”时,人们可能会怀疑,人由父母所生,怎能说人是自显现呢?现在就可以明白,“父母所生”无非亦是人所适应的局限而已,因为“父母”其实就正是生起子女的“缘”而不是“因”。没有生机,又怎能受孕而成子女?所以,生机才是一切事物生起的根本因。
在识境中,不但生物才需要生机,其实连非生物都需要生机。二亿五千万年前,也即侏罗纪时代,那时的“造山运动”就是一次生机流露, 所以蜿蜓的山脉,即成为我们这个地球能量的重新分布。没有昆仑山脉的生机,就没有黄河;没有黄河,中华民族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态的自显现,因为那时会形成另外一种文化,用以适应另外一种大自然生态。
所以,佛典赞叹如来大悲功德,那即赞叹法界中识境一切法(事物)的自显现根本因。———这个因,如果称之为“生因”,本来亦无不可,但却怕人们把它等同“造物主”,所以佛家才称之为“含藏因”。
当我们能这样来现证“识境自显现”时,便见到法界中识境的“实 相”了,所见即名为“如”,或称“真如”。可是却须了知,这里说的是“现证”,而不是理解。理解只是识境范围中的事,“现证”却已离识境。这
就是我们的譬喻,住在荧光屏中的人,充其量只能理解荧光屏的影像, 必须心识离开荧光屏来看荧光屏,才能见到荧光屏影像的实相。
龙树论师在《法界赞》中有偈颂说———
若于真如显现时 所行转起净金色若于真如无现时 行而无果唯叹息
这即对能现证“识境随缘自显现相”的赞叹。能现证,最少已是初地菩萨,入菩萨行,所行清净(脱离识境的缚束,是故清净),由是喻为“净金色”。至于我们凡夫,受识境中种种种名言所困,一切行都落于概念而行,是为“真如无现”,所以就离觉者之果(佛果)远了。
先谈“自显现”
这一篇,本来应该接着说“随缘自显现”的“随缘”,但由于说识境是“自显现”可能引起一些误解,所以还是先把这问题说清,然后再说“随缘”。
前面已经说过,识境的自显现并不是无限制的自显现,它还受到“缘”(条件)的制约,但虽然这样说,却还可能引起误解,以为识境的显现陷于宿命。
人可能这样想:人有命运,命运就是“缘”,所以人便受到命运主宰。命运是既定的,已定的命运迟早要到来,所以人便只能任由命运支配,等待命运自显现。
这种宿命观,是对如来藏思想最错的误解。如来藏思想本来正是纠正宿命论的最好武器,能令我们持着如来藏的矛来冲破宿命的网,现 在,这根矛却忽然变成网了,怎么可以。
正因为“自显现”要“随缘”,所以人就可以在行为与思想上来创造这个“缘”,由是人生才非宿命。所以如来藏思想带给人的,是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
甚至,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可以说与“随缘自显现”的思想合流。天人合一是人与大自然的融和。汉代的儒家认为,周代是天人合一的典范,周乐、周礼都是“尊天”的文化,所以周代的礼乐与“天命”相应,由是为我们带来了近四百年的太平岁月,直至西周末,礼崩乐坏,然后才有人不与天相应的动乱,于是天灾人祸不绝。因此,汉代的儒家便企图重新整理礼乐,由天人感应以致太平。我们姑且不谈他们礼乐的内涵,但从其主观企图来说,那便是“缘”的创造,这“缘”即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
他们的社会秩序有一个原则,是为“天下为公”,以民为本。这民本思想比西方的民主思想要卓越,民主可以有双重标准,民本则不然,标准只有一个:利民与便民。所以民主可以弄虚作假,可以瞒骗民众而依然称为“民主”,民本则不然,从社会效益就可以判别当政者是否以民为本。
天下为公、以民为本可以说是“天则”,所以与天相应,那便是良好的“缘”,有了这个缘作为主道,国家就得享太平。因此,随缘自显现实在充满积极因素,恰恰扫除宿命。
读者也许会问,如果我们作“恶缘”呢?
那当然就会招致恶果。混乱的社会、吵嚷的家庭、腐败的机构,都一定有他们自作的恶缘。如果用天人合一思想来评价,那就是违背天则、违背自然规律。巧取豪夺、弄虚作假,那是违背天理的侵吞,那即违反了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原则。因此,我们不能将动乱、崩败视为气数,应该立刻警惕,顺应天命以作整顿。这就称为拨乱反正了。
你看,随缘自显现是多么积极的思想,这正是如来藏思想的特色。虽然主张“出世”,但却从来不曾违弃过识境(世),只是由“出世”去观察,然后“入世”为一切有情作大悲事业。因为是为一切有情,所以天下为公;因为是作大悲事业,所以必然以民为本。
所以我们不可光看到“自显现”便以为无可奈何,我们还要看到“随缘”这一点。
个人的行为与修养也是这样。每有所为,应该先想想这是善缘抑或恶缘,那么,命运就在自己掌中。倘若陷入宿命的泥沼,人不求自作善缘,那就是不晓得自求多福。
所以“随缘自显现”的人生观也是积极的。
远古时代的人刀耕火种,那便是积极的行为。人不能埋怨土地贫瘠,年复一年,用火烧收割后的田,植物灰就终于能够将瘠地变为良田,由是就有丰收的“自显现”。
说为“自显现”,即说并非有一位天神在庇佑以致丰收,只是丰收的“缘”足够了,自然就随着有丰收的“果”。
以此为例,便知如来藏思想其实便是积极的人生观。
反之,若以为人的命运由神佛作主宰,我们可以求神拜佛以求福, 那就是放弃人生的努力,陷入无知的迷信。
香港有一株“许愿树”,据说,人买一张纸牒,将自己的姓名和愿望写在牒上,将纸牒往树上抛,若能挂在树枝上时,愿望就能满足。结果这株老树不堪长年累月的负担,结果枯老得很快,要劳动政府部门来抢救。
这株树如果有神,它便不应枯死。而且,纵使有神,小小的一个树神,又能作些什么威福呢?他怎能令人发财,又怎能令人结成配偶?
所以把这许愿树视为游戏,那还可以,充其量只是无益的游戏,倘若真的将命运寄托于这株树上,那就是不懂得为自己的幸福创造一个善缘。
总的来说,随“缘”自显现的“缘”,其实就是自显现的条件,为社会创造条件、为自己创造条件,就能得到理想的“自”显现。
这里强调自显现的“自”,目的是说,无一冥冥的神力可以主宰显现,唯一的主宰就是客观条件的创造。
前面谈过的天人合一,是叫人要顺应着大自然来创造社会条件,这样,人就不会恣意破坏自然,浪费自然的资源。前面谈过的以民为本, 是叫人要关注大众的需求,从以创造利民的条件,这样就不会有滥权, 社会就有公平和正义。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王朝的末年,必有社会大动乱,这些动乱,恰恰就是王朝结束的缘(其“自显现”的识境,就是王朝结束)。你看,“自”显现多可怕,这个“自”,是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当王朝结束的缘成熟时,便半点也由不得人,王朝即使拥有千军万马亦无所用。例如清朝政府,当年打入关内的八旗兵依然在手,但仅仅一地的武昌起 义,就能让这二百多年的王朝崩败。
引一句亡友鸥外鸥的诗———
关键在一个“自”字
再谈“随缘”
识境在智境中显现,是“随缘”自显现。那么,什么是“缘”呢?
笔者说:缘就是客观条件。但佛典中却没说得那么浅白,佛典所说的“缘”,有两个不同的范限。若通说,“缘”可以是直接生果的因、也可以是生果的间接因。若别说,那就专指直接因以外的间接因。
例如,植物种子是生起植物的直接因,所以在通说时,可以称为“缘生”植物的“缘”,但在别说时,则只能称这种子为“因”,却不能说之为“缘”。
现在说“随缘自显现”的“缘”,是用通说,即总括直接因与间接因而皆名之为“缘”。仍以植物为例,植物的成长除了有一颗种子之外,还要有其他的客观条件:把种子种在土地上,浇水、施肥,还要加上阳光的煦育,若通说,则一切皆可名之为“缘”。(倘若别说,那就要将种子称为“因”,其余种植、水、肥、阳光等等才称为“缘”。)
龙树说“缘生性空”,用的也是通说。说“缘生”,也就包括了生起果法的因。
在这样的理解下,谈“随缘”的“缘”,依如来藏学说,可以说有四次第的缘,称为“四重缘起”,一重比一重深,所以成为次第。次第有如阶梯,要超越下面的一重,然后才能升登上面的一重。
这四重缘起,依宁玛派的说法,名为———
1)业因缘起
2)相依缘起
3)相对缘起
4)相碍缘起
汉传佛教的华严宗则说“四缘起”,名为———
1)业感缘起
2)赖耶缘起
3)如来藏缘起
4)法界缘起
将藏传与汉传的说法比对,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同。这原也不奇怪,因为彼此的佛学实在都由印度传来。然而源头虽同,却有不同的开展,
主要的差别在于,藏传宁玛派将这四缘起视为四重,一重超越一重;汉传华严宗则不强调四重,只将之视为不同宗派所主张的缘起学说。小乘所主为业感缘起,大乘始教(唯识宗)所主为赖耶缘起,大乘终教(中观宗)所主为如来藏缘起,大乘圆教(华严宗)所主为法界缘起。
华严宗的四缘起虽未说为四重,但其实亦分高下次第,因为既经分宗,那就有高下之别。例如依华严家的观点,大乘终教就应该比大乘始教为高,所以如来藏缘起就高于赖耶缘起,华严宗所主的法界缘起则为最高。
然而虽然有高下之分,汉传华严宗的缘起却不谈超越,并未建立一重超越一重的观修。藏传宁玛派则不同,有重重超越的观修,并由超越而建立空与有。这一点,下面即将专章谈及。
现在且说“随缘”。
随缘的意思,四重缘起所“随”各有不同。
1 在业因缘起,“随”是指因缘成熟(客观条件齐备),仍以种植为例,如果种子、土壤、阳光、雨水、肥料齐备,就可以“随缘”生起植物。
2 在相依缘起,由于是说心识与外境相依,“随缘”的意思,则指随着不同的心识(缘)而成不同的自显现,例如依人的心识,水自显现为饮料,依鱼的心识,水自显现为它的居所。
3 在相对缘起,由于是说心性与法性相对,“随缘”的意思,便指由一法性开展为多心性,即随种种心性(多)生起种种事物(显现)。
4 在相碍缘,由于是指生起事物所受的局限,所以“随缘”的意思, 便指对种种局限的适应。例如人的身体,即由于能适应种种局限,然后才成熟为如此精密微妙的躯壳。
因此若依四重缘起来看事物的自显现,即可分为四重观点。业因缘起是十分现实的观点,而且是专论事物本身而不及其余(例如心识), 所以相当唯物。
相依缘起是着重心识,认为事物并非显现为定相,它的显现相,可以随着心识而改变(名相上称为“变现”)。在唯识宗,即定义此为“唯识无境”。
相对缘起可以说是佛家“一切唯心造”的观点。“一切唯心造”跟“唯识无境”不同。所谓唯识无境,虽然只承许主观的心识而否定客观事物有定相,但却未说事物只能由心显现,一切唯心造则纯属唯心,唯由主观的心性来显现事物,事物的相,只是由心造作而成的“行相”。
所以,相依缘起还可说为客观的唯心,相对缘起则是绝对主观的唯心。
相碍缘起不否定心识跟外境的关系,但却不认为心识可以绝对决定事物的显现相,事物的相是由事物自己适应局限而成相,譬如水向下 流、火向上炎,即水与火对客观条件的适应;又譬如生物的形态,亦是各各生物对生存条件的适应。所以相碍缘起不但唯物,而且辩证。
是故四重缘起的重重超越,可以说是由唯物走向唯心,再走向绝对唯心,然后走向唯物辩证的过程。
必须通过这过程来认识识境的存在与显现,才能深刻认识。否则, 我们不是偏执于外境就是偏执于心识。只有通过相碍缘起来看识境随缘自显现,才能持平,既不否定心识攀缘外境的功能,亦能承许一切客观条件的局限与适应。而且,我们的心识其实也受到局限,所以由受局限的识去观察受局限的外境,便成为识境中的真实。
说到这里,我们对“随缘自显现”应该已有初步的理解。
推荐书籍:《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附:第十五章 三虚空瑜伽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 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广化律师故事:你不要赖佛逃生 ▎续佛命脉舍金表 ▎分柑共尝的菩萨 ▎师父往生的事略 ▎愿以己身代师死
如来为地藏取名 ▎地藏名号的含义 ▎地藏的异名及本形 ▎地藏大愿的伟大精神 ▎释迦牟尼对地藏的赞颂《话说地藏》一
132 诺格菲的森林隐居处—头陀行比丘中心 ▎133 森林隐居处 ▎134 走路——一种精进 ▎135…《尊者阿迦曼传》
推荐书籍《我的学密历程》附:自序 ▎“乘着本尊的翅膀”(节选)
印度修行精义:瑜伽慢跑法 附: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
第一章 理性与信仰 印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印度哲学祛魅》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