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渴望》5、内在的体验

2018-07-07



5、内在的体验 Inner Experiences

 

1、如果我们开始冥想并且看见了旋转的颜色,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更高的层面了吗?

 

当我们刚开始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会看见不同闪烁的光,不同颜色的光,或者旋转的颜色。如果我们在到达师父的闪耀形象之前看见了这些,那么我们只是看见了内在领域的光的反射。要到达更高的领域,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内在的天空、星星、月亮和太阳,然后到达那个会带领我们去往更高的层面的师父的闪耀形象面前。在那之前,在冥想的时候看见的任何旋转的颜色、闪烁的光、或者不同颜色的光都只是更高领域的光的映射。我们需要超越这些。即使我们看见光的时候得到了喜悦和幸福,这也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要超越各种颜色的光,穿越内在的天空、星星、太阳、月亮,到达我们内在的向导的闪耀形象面前。这时候我们的内在灵性之旅才真正开始。

 

 

2、冥想的时候,那些各种颜色的光、天空、星星、月亮和太阳,以及师父的闪耀形象等内在体验,总是以相同的顺序出现吗?

 

当我们闭上眼睛冥想的时候可能会看见这些中的任意一个。某一天我们的注意力可能回撤到一定程度,然后我们闭上眼睛立马就能看见闪耀形象的师父。而另一天,我们可能会从内在的月亮或太阳开始。虽然每个人通过这些阶段的顺序是相同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会从看见这个开始出发,而不是另一个。关键在于,无论我们首先看见的是内在的天空、月亮还是仅仅只是不同颜色的光,我们都需要到达闪耀形象的师父面前开启内在之旅。不同的日子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在体验。譬如,我们可能会从师父的闪耀形象开始,随后注意力分散,从而不得不把注意力重新放到师父的外在形象上。尽管内在之旅的次序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每次打坐冥想过程中所看见的都可能不同。

 

 

3、有时候当我开始快速地从身体回撤并且开始上升到身体意识之上的时候我会觉得害怕,然后它会把我拉回肉身的身体意识中。我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次或者开始那几次灵魂开始上升到身体意识之上的时候,有些人会不习惯,因此他们会害怕,而这种惧怕会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身体里。我们要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惧怕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怕我们会回不到身体里。我们应该了解有一根银线连接着灵魂和肉身。我们冥想的时候这根银线是完好的。只有当我们的呼吸数耗尽该离世的时候它才会断开。冥想不会干涉到那根银线,整个冥想练习期间它都是保持连接着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上升到身体意识之上。我们不会死;我们仅仅只是窥视一下内在来体验彼岸的美妙领域。当体验结束的时候,我们仍然在肉身里面。

 

第二个可能会让人感到害怕的是我们会认为自己真的是要离开肉身。术语“上升到身体意识之上”其实不太恰当。我们并非真的要走出肉身进入天空或这个物质世界的空间里面。我们其实是在两个并存的同时进行的状态中切换意识。就像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把注意力从看屏幕切换到感觉胃部饿了或者腿上的疼痛一样。我们可以从身体的任何部位切换注意力,譬如切换到用眼睛观看什么,用大脑思考什么,或者记住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又可以回到胳膊上的疼痛。同样的,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要上升到任何东西上面——我们只是把注意力从这个物质领域切换到内在的领域。因为感官流会从我们的腿回撤到躯干再到我们的第三眼,所以感觉就像我们正在上升。但是即使我们进入了聚焦眼,体验到了内在的景观,遇见了闪耀形象的师父,并且也开始了彼岸之旅,我们也并没有上升到肉身上面。我们只是把注意力切换到了这些内在的景象上。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个,对于上升到身体之上的恐惧就会消退,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只是把注意力切换到了一个不同的意识状态上,而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肉身。

 

我们可能会感觉害怕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心智和Kal,它们试图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内在的进展上分散开来。感到恐惧的并不是我们的灵魂,而是心智。心智是想要我们待在三个较低的领域内的Kal的一个机构。Kal害怕灵魂可能会从它的领地上逃脱。当Kal发现我们进步到要超越肉身,乘着内在的光流和音流去往更高的层面的那个点的时候,它恐慌了。这种恐慌会反射进它的机构里,即我们的心智,它害怕自己的末日将近。心智知道它的家只到第三个区域。而灵魂的家在之外的第五个区域。如果灵魂不断地进步,心智就会担心自己的终结。心智想要保持控制灵魂。我们要认识到恐惧是什么但是不要屈服于它;否则我们就是在向Kal和它的机构——即心智投降。我们应该跨过最初的恐惧,翱翔于内在。我们仅仅只是乘坐一步电梯到一个更高的领域。当这段旅程结束,我们会回到身体意识里。我们要认识到这股恐惧是什么,然后告诉自己:“继续不要停。这是我们沉浸到内在去体验无法言说的喜悦、爱和永恒的幸福的机会。”我们要和令人兴奋的体验一起进入彼岸。一旦我们克服了这个恐惧,在这趟旅行中翱翔,就不会再体验到恐惧了。

 

 

4、要是我们在冥想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声音该怎么办?

 

如果一个来自内在的声音告诉我们去做什么事情,不要听它的,而是要求它本身现形,出现在我们面前,然后用习穆兰来检验它。习穆兰是一个检验机构,这样如果是Kal在尝试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的话,我们可以重复那五个圣名或者习穆兰来检验出现的是何种力量。如果它不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到达真领域(Sach Khand)的积极力量,那么这个消极的存在就会消失,并且不会再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应该聆听的只有那个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且在习穆兰的复诵下保持原形的形象的声音。

 

 

5、为什么我们要保留自己的灵性体验不能告诉他人?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要求我们不要将自己内在的体验告诉别人,除了师父。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很多竞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想做的比别人好,成为比别人更好的人。当我们处在这种竞争模式下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要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风险,人们可能会变得自私自利。冥想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当我们都处在一样的回归上帝的道路上的同时,我们在灵性道路上的觉醒和成长程度是不一样的。当我们向别人说起自己内在的体验的时候,会发生那些体验不如我们好的人会嫉妒我们的现象。这会造成他们和我们之间的紧张、摩擦和其他一些问题。因此,师父们都建议我们保留自己的体验,因为这些体验是由师父引导的内在之旅的,灵魂和上帝之间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保留自己内在的体验的一个原因。

 

这条灵性之路不是一条自夸之路或者变得自私自利的道路。这是一条让我们变得谦卑的道路。如果我们回首那些伟大的圣人和神秘主义者们的人生,他们都把自己称为上帝的仆人。如果你们看了哈祖尔·巴巴·萨万师父,圣·给乐葩·辛格师父,或者圣·达善辛格师父在著作中的描述,会发现他们甚至更进一步——他们把自己称为“上帝的仆人的仆人”。他们认为自己的师父是上帝的仆人,那他们自己就是上帝的仆人的仆人。我们也要主张谦逊的美德,和真诚、非暴力、纯贞以及无私奉献一起。谦逊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成为谦卑的人。我们要过一个爱所有的人生,不要觉得自己好像在任何其他一个什么之上,无论是其他人类、动物、昆虫,还是任何其他生命形态。这方面的谦卑是很重要的。

 

·达善·辛格师父在萨特桑(satsangs)的时候会说,谦卑99.9的百分比是在圣人们中循环重复的。当你见到一个真正的圣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真的非常谦卑。当我们回顾圣·给乐葩·辛格师父或者圣·达善·辛格师父的人生,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谦卑,是多么地爱所遇到的每个人。无论这个人是邋遢的、肮脏的还是汗涔涔的,只要有人来到圣·达善·辛格师父面前,他都会拥抱他们,不管是谁。这是他内在的爱在涌向我们。是因为他的谦卑让他能够亲切地问候他人,无论他们是什么种姓、人种、信仰,或者地位。这方面的谦卑是非常重要的。

 

告诉别人我们所体验到的行为就像在夸耀我们的自我。自我会驱使我们告诉别人,因为我们会觉得拥有内在的体验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或者会认为自己比他们更有灵性。我们需要控制自我。这是要求我们不要跟别人谈起自己内在的灵性体验的另一个原因。

 

 

6、冥想的时候上升到身体之上会有任何理由对我们造成伤害或者危险吗?

 

冥想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未来也绝不会伤害任何人——尤其是那些由一个完美的现世的师父印启进入彼岸的神秘主义的人们。冥想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或者对我们构成危险。我们有师父的指引。师父会一直照顾我们。

 

随着持续地冥想,我们会达到一个更平静的状态。我们成为了平静祥和的人类。我们会变得更加充满爱。实际上我们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目标。内在有一种转变正在发生,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看了或者听了一场讲座,而是因为看见了神圣的上帝之光、听见了神圣的上帝之音的体验。如果我们不冥想,就不会有这种体验。而这种冥想的体验毫无疑问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对于冥想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有时候术语“提升到肉身意识之上”会让人觉得我们的灵魂会往上,然后会想:“如果灵魂上去了,不再回到身体里来会怎样?”但是冥想不是这样的。当我们说“提升到肉身意识之上”的时候,并不是指在物质层面离开身体。我们所谈论的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切换到意识的更高层面:从物质层切换到星空层(astral),从星空层切换到因果层(causal),从因果层切换到超因果层(supracausal),再从超因果层切换到所有真理的领域,即上帝本身。这些领域不是在头上的空中的,它们全部在我们内在。它们是与我们肉身所居住的这个物质领域同时并存的。它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请不要害怕。一旦你打坐冥想,坐下来向上帝祈祷:“哦上帝啊,请给予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无论什么。”我们就可以收到上帝认为对我们最好的无论什么。是上帝的意愿让我们全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帝会给予我们对我们来说最好的。

 

伟大的圣人们会说即使是一片树叶的移动,也是因为上帝的意愿,因为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当我们冥想的时候,就应该回想上帝的爱。打坐的同时,我们要在内心和灵魂里祈祷上帝给予我们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无论什么。然后,就像圣·达善·辛格师父诗意的描述,我们要像一只空杯一样坐着,让上帝把所有想要我们品尝的甜蜜的琼浆玉液倒进来。随着打坐冥想,我们将拥有喜悦、快乐和幸福的体验。这些状态会把我们带离嫉妒、竞争以及害怕的状态,离得远远的。我们的内在是一座充满了爱和幸福的宝藏屋。

 

 

7、内在的领域是什么?

 

当我们把注意力回撤到单眼的时候,我们会被内在的光和音所吸引。然后,我们会遇到闪耀形象的师父,上升到身体意识之上,我们就到达了内在的领域。这些内在的维度或领域是与这个物质宇宙同时并存的。由于没有更好的术语来描述,我们使用了内在和外在,或者较高和较低的领域等词汇。这些词汇不是非常精确,因为我们谈论的是意识状态相关的。虽然它们并不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这个物质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这个拥有地球、太阳、星球和星系的物质领域是与灵性领域并存的。我们在这个物质宇宙测量时间和空间是因为这是我们所知的唯一的参照系。但是这所有的领域,从物质到灵性,都是以意识状态存在的。当我们谈论到内在或更高的领域去旅行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去任何地方旅行,或者走到上面或者里面。我们实际上是要把注意力转换到意识或认知的一个不同状态。

 

 

8、桑特垫(Sant Mat)会帮助人们培养超自然力量吗?就像Riddhis和Siddhis,或者它还是主要聚焦在了悟上帝?

 

有很多瑜伽之路。Ida是左路;Sushmana是中路;Pingala是右路。通过许多的瑜伽练习,人们可以进入Ida和Pingala。当你在那些道路上的时候,就可以获得人们认为的超自然力量。在东方,他们称之为Riddhis和Siddhis。通过严格的训练,人们可以达到那种状态。但是桑特垫(Sant Mat)之路并不聚焦在获得超自然力量上,原因在于:当我们获得这些力量的时候,就会想要使用它们。而一旦我们使用了这些力量,就会让自己在较低的状态上纠缠,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意识领域。

 

另一个因素是,要练就Riddhis和Siddhis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而所有这些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甚至可能是整个人生来练就超自然力量,为了表演用意念做一些事情的绝活,而这些事情通常任何人都可以用他或她的肉身做到。有些人可能会花几年的时间尝试星体投射(astral projection,灵体投射,出阴神,星光体等),这样他们就可以从自己房间里的一个有利位置观看自己的肉身,或者可以不用肉身就能走到外面。但是你得到了什么呢?你完全可以看镜子里的自己一秒钟,然后走到外面看周围的环境一分钟。花数年的时间做这些,你已经耗尽了本可以用来去往内在之旅,并与上帝融合的时间,而这些Riddhis和Siddhis中是没有的。

 

有些人可能会花其一生来尝试用意念的力量表演奇迹,而这些奇迹通常可能是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肉身就能做到的事情。譬如,你可能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练就了凭空变出一些东西的本领,像一枚硬币或一把汤匙。但是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伸进口袋拿出一枚硬币或者打开厨房抽屉拿出一把汤匙。人们可能会明显察觉有人可以凭空做到这些,而同时那个花其一生练就了这些Riddhis或者Siddhis的人又获得了什么呢?只是一枚硬币一把汤匙?这要怎样帮助他或她找到上帝?

 

举个例子,讲个故事,曾经有个瑜伽修行者,他整个人生都在完善水上行走的功夫。当他来到一条河边,船夫问要不要带他过河,只要一便士(一分钱)。行者回答说他可以自己过去。然后这个瑜伽行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做了各种仪式礼拜来准备在水上行走。几个小时过后,他终于可以走过水面了。他以为会获得船夫对这种功夫的赞扬和崇敬,但是没有。船夫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修习这项本领。行者说他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在水上行走。然后船夫说:“只要一便士我就可以带你过河,花的时间还更短。”

 

除了炫耀和卖弄自己可以使用超自然力量的自负,这个修行人实际还获得了其他哪些好处呢?过河这个实在的行为可以借由一个船夫来完成,而不用花其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在水上行走。这个瑜伽修行者本可以更好地利用他的人生来穿越人生之河的旅程并找到上帝。

 

我们要自己决定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我们的时间。在水上行走,在空中飞,或者凭空变出一些物体都仍然只是在物质领域发生的事情。我们想要体验发现更高的灵性领域,享受与上帝的联结。当我们的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是想要拥有知道死后灵魂会去往哪里,然后回归上帝以便不用再回到生死轮回之中的能力,还是想要获得神奇的力量,譬如水上漂或者凭空变物这些对我们的灵魂没有一点帮助的能力呢?

 

桑特垫(Sant Mat)之路是带领我们回到位于sushmana nadi之上的上帝之路。这是一路向上到达真领域(Sach Khand),或者灵魂回归上帝了悟上帝的最高灵性领域的中路。为此我们需要与内在的夏白德或音流连接,而这些用外在的耳朵是听不见的。音流只有内在的耳朵才能听见。一旦我们的感官流在被称为灵魂的座位的单眼集中,就能体验到自身内在神圣的上帝之光和音或音乐。

 

这是一个能否保持身体和思维不动的问题,然后,在帮助和慈恩之下,我们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灵魂。与其花时间修习不会帮助我们提升到这些较低的领域之上来获得与上帝的联结的超自然力量,不如更好地利用我们的人生来获得自我了悟并了悟上帝。

 

 

9、我们应该会想要从冥想中获得特异功能吧?

 

那些目标是灵性练习的人对获得riddhis和siddhis、可以读取别人思想的心灵感应、从其他地方旁观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视角转移、或者可以看见过去和未来、或者其他别的能力是不会有兴趣的。但是,作为把注意力从物质领域切换到意识的任一其他状态的一个副产物,这些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那些试图达到灵性最高目标——与上帝联结——的人是不希望把时间浪费在追求或者使用这些特异功能上的。虽然他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拥有这些能力,但是他们也知道这只是把注意力切换到意识的其他状态的能力,别无其他。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上帝是万事万物,上帝无处不在。上帝是全意识的状态。上帝知道一切,小到微生物,大到整个物质宇宙甚至所有造物的领域。而灵魂是上帝的一部分,当它意识到自己与上帝同在的时候,它也具有了同样的全意识。

 

心灵感应只是一种把注意力切换到了解他人的想法的小能力。视角转换是把注意力切换到一个可以远距离观察他人的物质存在的位置。看见过去是把注意力切换到所有发生过的都记录在案的意识状态。预知未来仅仅是建立在了解即将到来的因果报应的基础上,但是仍然不会知道这个人的自由意志会选择哪部分。我们只能知道已经在外面的那75%,因为这也被记录在作为这个人的因果命运的其他意识层面。外面可以预知到这75%的趋势,但是不包括他或她自由意志部分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预知未来的预言家永远不可能完全正确的原因,因为他们可能对业已发生记录在案的业力事件很敏感,但是这些事件总是被个人不能预测的自由选择所包围。如果由完美的灵性师父印启的某个人成为了一个预言家,那么师父已经清空了这个弟子的业力账户,并且以最好的方式帮他扫清业力。但是预言家并不知道师父会如何调整他的业力,因此这个预言家并不会完全精准。

 

灵性觉醒的人们可能会有心灵感应或者知道过去和部分的未来,因为他们可以非常容易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切换到这些已经是已知的其他状态层面。虽然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并不去使用这些力量。它们只是在浪费时间。当目标是灵魂与上帝重新联结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会想去看别人的想法,或者别人的过去和未来等电视节目呢?我们对于了解自己的想法或者过去都有足够多的问题了,就不要浪费时间尝试读取他人的问题了吧。我们的目标是要停止思考自己的想法,开始调频进入当我们与上帝浪漫邂逅的时候发生的不可思议的幸福和喜悦中。谁会想要在与上帝的婚姻中受到别人的问题或想法的打扰呢?

 

当圣·给乐葩·辛格师父还小的时候,他拥有视角转换的能力,可以看见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有一天,他还在学习上学的时候,突然视角转换看见他的祖母要去世了。他告诉老师想要立刻回家陪伴祖母,因为他知道她马上要去世了。老师觉得这只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想要离开学校的恶作剧。她并没有让他离开。就在那天在校期间,小给乐葩·辛格家传来消息让他回家,因为他的祖母去世了。圣·给乐葩·辛格知道他拥有这些类似的能力,但是他祈求上帝拿走这些力量。他不想让这些能力来扰乱他寻求上帝的真正目标。

 

我们必须选择自己希望把时间和努力注入的区域。我们可以花毕生的时间来尝试获得发生在这个世界的事件视角转换,而这些事件是我们可以通过一通电话或者打开电视就能轻易找到的。我们可以花整个人生习得心灵感应的能力,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简单地问问别人在想什么。这些本领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些什么,但是最终它们并不会把我们引领到上帝身边。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如何把意识转换到上帝的领域,那么我们就会获得将会得到的一切,知道将要知道的所有。我们会确切地知道自己是永恒的,在肉体消亡之后会继续存活,并且我们会沐浴在永恒的幸福之中。你觉得哪项成就更有价值?

 

当我们学会作出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聚焦切换到上帝。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较低的力量上玩闹。探索像星空层(astral)或因果层(causal)之类较低的领域并不会让我们感兴趣,因为它们也会像物质层面一样分散注意力。相反,我们会想要到达喜悦和幸福的最高源泉——与上帝同在。假如我们把这个世界上拥有的所有喜悦、愉快和幸福都以十倍、百倍、千倍或者百万倍的力量相乘,这样甚至仍然不及我们回归上帝的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喜悦的冰山一角。当我们品尝过这种喜悦,较低领域的任何东西,包括特异功能,对我们都不会再有任何吸引力。

 

 

10、师父分别在梦里、在幻象中或者在冥想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如果,在梦中,我们并不是清醒的或者没有足够的意识去习穆兰,通过重复那五个圣名来检验师父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它是不是真正的师父的形象?在梦中看见的师父真的是师父吗?还是只是一个梦?

 

在冥想的时候看见师父并且用五个圣名来检验这个形象的时候,我们可以确定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师父。当没有冥想的时候,但是我们醒着并且意识清醒的时候师父的形象突然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那五个圣名来检验这个形象。如果它仍然存在,那么它就是师父。幻象会出现,我们没在冥想的时候,眼睛睁着的时候师父的形象会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或者在我们做一些其他事情的途中出现在我们的内在。有时当我们正要入睡的时候,或者刚起床的时候,都是意识清醒了但是并没有冥想,师父就会在幻象中出现在我们面前。尽管如此幻象并不是一个梦,因为幻象中我们是意识清醒的。

 

梦一般发生在我们睡着状态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从潜意识中获得印象。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知道一个梦是真是假,是一个关于师父的梦还是任何其他的梦。梦是一个我们的潜意识发送信息给我们的过程。验证我们的梦是无稽之谈。假如我们做了关于师父的梦,那么这是好的迹象,因为至少表明我们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聚焦在了正确的区域。但是并不能确认一个梦是对或错,因为不管怎样梦就是梦。它是虚构的。没有人可以验证任何虚构的东西。但是幻象不一样,因为你是在清醒的状态下看见它们的。因为你是清醒的,所有在一个幻象中你可以用那五个圣名来检验那个形象,如果那个形象是积极的力量的话,它会持续保持。

 

我只能说当你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让你快乐的梦,或者关于师父的梦,通常来说它会让你起床的时候感觉良好。尽管做了一些美梦,也无法知道是师父还是你的大脑让你做了这些梦,因为梦里的一切都来自于你的大脑。只有当我们从沉睡和做梦的状态转移到一个意识状态,并且我们可以用那五个圣名来检验师父的形象,同时它又保持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能肯定地说它就是师父。

 

 

11、假如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听到师父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是并没有看见他,这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听取他的建议吗?

 

师父们都告诉过我们,假如冥想期间有任何声音对我们讲话,不要去关注所说的内容,而是要求它现身以便我们能看见它。然后我们可以用那五个圣名来检验它。如果那个形象是属于积极力量的,那么它会保持在我们面前。但如果它是消极力量的一个形象,那么重复五个圣名之后它就会消失。

 

 

 

 12、我们没有冥想眼睛睁着的时候有可能看见师父显像吗?

 

是的,当然可以。内在领域发生的一切都是与这个领域同步的。如果我们的注意力集中的话就可以看见光、听见音,或者看见闪耀形象的师父,无论眼睛和耳朵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我们闭上眼睛的原因在于阻断外在的光,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通过闭上眼睛,我们就能防止内在的视野被外在的光所分散。但是在任何阶段当我们有所进步的时候,或者有时候是因为特别的恩惠,师父会在我们眼睛睁着的时候就向我们显示他的闪耀形象。有些时候师父甚至可以在自己的肉身处于千里之外的同时在弟子面前也实体肉身显像。这是一个关于弟子的注意力集中和来自师父的恩惠的问题。再强调一下,我们总是用重复五个圣名来检验那个形象,以确保它是积极力量的,如果它是的话,这个形象就会保持。

 

 

13、是业力或者其他因素决定了师父的闪耀形象会在每天规律的冥想基础之上出现与否吗?因为据说在师父的教诲中师父的形象出现与否由他自己协调来定,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助力这个过程吗?

 

作为弟子,首先可以过一种道德的人生,包括诚实、谦逊、无私奉献、贞洁或纯贞等美德,还有极力主张非暴力,这些都有帮助。我们要过一个与上帝的意愿高度一致的人生。我们日常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未来灵魂需要偿还的业力。道德生活是极好的,因为它会保持我们自身的系统避免混乱,并且可以减少大脑思维情绪的波动,以便我们冥想的时候可以保持平静不动。一个有爱、和谐的人生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我们会帮助和关心他人。那么,道德人生是加快我们内在的进程以到达内在的闪耀形象的师父身边的一个因素。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了悟上帝的绝对热情。没有这个,我们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这个世界上,如果想要获得一些东西,我们需要全神贯注于它。同样的,如果我们想要灵魂进入内在的灵性领域以了悟上帝,就需要充满激情地热爱上帝。我们要全神贯注于上帝。我们所存在的每一刻,我们所有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应该浸染着上帝的爱。如果我们过的是这种人生,那么当我们打坐冥想的时候会更容易沉静我们的思维。一旦大脑平静了,我们就做好了迎接师父的闪耀形象出现的准备,它会在更高的灵性领域引导我们。

 

我们只需要让自己处于一种闪耀的形象可以在内在提升我们的状态中。我们的工作就是过一个充满爱和关心的道德人生,规律地正确地做一些冥想的灵性练习以沉静思维,沉浸到上帝的光和音中。一旦我们保持身体和思维不动,闪耀形象就会自动出现。而如果我们冥想的时候分散了注意力,就达不到我们的目标了——分散注意力的杂念可能来自很多地方——譬如道德生活的缺失,外在的诱惑,或者不正确的冥想。

 

作为人类我们的目标是要与上帝的力量相连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要沉浸到内在的光与音中。然后,师父的闪耀形象会出现,作为我们内在的向导指引我们的内在之旅,穿越更高的层面直到我们到达永恒的家,即上帝。当我们让自己接受并且完全专注于上帝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在周围的焦虑之中找到平静和安宁。而当我们找到内在的平静的时候,闪耀形象就会自动出现。作为弟子,我们唯一的工作就是要到达那个闪耀形象的身边,然后它会引导我们进入内在的灵性领域。印启过的以及那些具有灵性追求尝试回归上帝的人们需要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对上帝有绝对的热情,并且具有可接受性。人生的每时每刻都应该浸染着上帝的爱。

 

桑特垫(Sant Mat)不是一条消极的人生之路。我们不推崇像隐士一样远离这个世界到山洞、森林或丛林里去冥想。我们要在履行对家庭、工作、教育和公民义务的责任的同时发展灵性。但是当我们例行生活并尽最大的努力来履行我们的义务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应当是保持聚焦于上帝的。旁遮普语中有一种说法,意思是“我们的双手属于工作,但是我们的心属于至爱”。我们要以尽可能好的方式度过这一生,但同时,我们的注意力要完完全全地聚焦于上帝。当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这种聚焦的时候,到达那个会引导我们进入内在的灵性领域的闪耀形象的身边就不难了。

 

 

14、通过夏白德冥想进入内在的时候,我们只会在内在看见自己的师父吗?还是仍然可以见到过去的其他师父们?

 

当我们冥想的时候,穿越了各种光、内在的天空、星星、月亮和太阳,就到达了师父的闪耀形象身边。我们会见到那个给我们印启的师父的闪耀形象,因为照顾那些由他印启的灵魂是他的责任。印启的好处之一在于死亡的时候,印启我们的师父的闪耀形象会来接我们,而不是死亡天使来接管印启过的灵魂。照顾我们是给予我们印启的师父的责任。当我们冥想并且到达师父的闪耀形象的身边的时候,他会引导我们进入内在的灵性领域。一旦我们进入了内在的层面,就不仅仅只是见到一位师父了,桑特垫(Sant Mat)过去的其他师父们也会遇见。这取决于我们的旅程,以及由师父决定的可以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归上帝的路线,我们会在内在遇到或者见到其他师父。

 

 

15、伴随着生活中所有的困惑和压力,我们如何在冥想中获得灵性上的进步?

 

生活中,我们经常无法理解为什么事情不能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来发展。当事情朝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开心,但是当事情朝向我们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焦虑。困惑和焦虑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这个拥有先进交通运输和电信系统的时代,我们与更多的人有了联系,包括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每一次互动都会有不同的东西输入到我们自身的系统里。我们的曾曾曾祖父们,可能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他们,也许一整天都只能看见除开家人以外的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生活更容易,因为人们只需要面对很少的一些其他人。但是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可能每天都要面对上百个其他人。我们去上班的时候,可能会和几百人一起搭乘火车。如果开车的话,我们可能会在路上路过上百人。而打开电视的时候,我们会接收到很多频道的很多人的信息,另外还要加上收听世界各地上百万人的新闻。输入的信息来自许多方向,这些都会增加困惑和焦虑。

 

当我们冥想的时候会体验到平静。冥想的美在于冥想期间我们所体验到的平静,在这时间之外也会存在。冥想的好处在结束冥想之后仍会持续,这样我们与周围互动的时候,信息输入进来的时候,仍能保持平静。然后,无论是何种焦虑,我们的反应都是平静的,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个“镇定剂”运用到具体情形中,这样冲突就不会升级。因此,无论我们处于何种情形中,都可以通过冥想而以一种更平静的方式来处理。

 

无论何时只要周遭环境中有焦虑混乱我们就会烦躁不安,进而会导致不快。只要我们与上帝之光和音相连接,我们就能体验到内在的平静,认识到自己与神圣的连接。与上帝相连接的力量会给予我们平静。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平静之中,对周围环境中的焦虑的反应也会更平静。

 

认为我们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让我们举几个例子。假设我们得了很严重的疾病或者有严重的财务问题。如果我们觉得只要冥想疾病或财务问题就会消失,那么我们是在自欺欺人。但是在这些情境中冥想有一个好处。发生的就是发生了,即使存在问题,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会开始从一个不同的观点或者视角来看待这种情况。然后,这种情况就不会再困扰我们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知道,有时候同样的问题会令一个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烦扰。同样的,我们也会在人生的两个不同时间段遇到同一种情境,但是我们可能会觉得一个时间段比另一个时间段更加烦恼。我们对同样的情境做出何种反应取决于我们当时的感觉。冥想会使我们变得平静,这样无论周围是怎样的焦虑,对我们的影响都会最小化,从而导致我们的应对思维变得更好。

 

关键是要理解我们真正的存在是灵魂层面上的。我们的灵魂处于回归上帝之旅的路途中。如果我们觉得通过冥想人生中就不会有任何问题,那是不现实的。问题出现是因为过去的业力造成的。我们都有相关的业力。我们有sanchit业力或者储存起来的业力仓库,这些从我们的灵魂与上帝分离的那天开始就在积累。我们已经经过了很多存在,并且每个存在都会收集进入业力仓库的业力。除去这个业力仓库,一部分会拿出来,我们称之为pralabdh业力,这是我们这个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类有时候无法理解的业力。譬如,假设有一个年轻人,非常有爱、和善,而且关心他人,似乎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为他或她的家庭和社群带来了幸福和喜悦。然后,突然,这个有爱的人得了重病,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其他人无法理解一个这么好的人怎么会遭遇这种变故。我们不知道与他人或者自己相关联的业力。生命中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逻辑来分析解读我们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些很好的人会年纪轻轻就离世了?为什么好人会遭遇一些坏事的问题经常被人提起。我们不得不经历人生中的pralabdh业力,但是冥想可以帮助我们以一种更平静更祥和的方式来面对它。

 

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个人生只是一个要走过的阶段,就也能理解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状态都将过去。然后,即使会有焦虑,它也不会影响我们了。讲个有趣的故事,来自一个国王的人生。曾经有一个国王,他对掌管内阁的大臣们说:“生活中有起有伏。有时候我很快乐,而有时候我又很沮丧。我希望你们找到一个办法来让我保持均衡,这样沮丧的日子不会困扰我,而快乐的日子也不会让我过分得意导致与真正的现实失联。”

 

他们努力解决着这个问题,寻找可以让国王在所有情形下保持平衡的东西。他们聚在一起想了一个办法。然后,他们把给国王的礼物包好带去给他。

 

大臣们说:“这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帮到你。”他们让国王拆开礼物。当国王打开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枚戒指。

 

大臣们告诉国王:“你必须带上这枚戒指。”因此国王把它带到了手指上。当他带戒指的时候,看见了戒指上面写的话。他读出了这句话:“这,也,终将过去。”大臣们解释说这句话会在困难的时候提醒他那些时刻终将过去,他会回到一帆风顺的时候。也会在得意的时候提醒他这些时刻也会过去,故而当这些快乐时光结束的时候不会太低落。这样,他就会记住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会过去,而他也应当会在所有的时刻保持平静。

 

我们冥想的时候会找到平静,这样无论在兴高采烈还是陷入麻烦的时候我们都能了悟这些终将过去。因此,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快乐更平衡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关键是要保持内在的冷静、平静以及祥和。如果我们不去学着这样做,就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不仅仅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们也会把这种焦虑带进他人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希望他人可以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来表现举止,那就错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能发声的自由世界。“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儿。你是谁?凭什么告诉我做什么?”现在甚至孩子都会这样对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境况都会过去的。时间是不会停止的。它在嘀嗒流逝。这个情况可能会持续几秒钟、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它肯定会改变。当一种情境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并带来了困扰,那么记住,这次,也会过去的。当我们开始冥想,内在的平静就会以一种勇敢无畏的人生观来帮助我们度过人生,因而没有什么能使我们失落。

 

我们知道自己是灵魂,是上帝的一部分。我们与上帝没有区别。我们就是一体的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要惧怕任何事情?为什么我们要让一些东西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焦虑呢?就像东方的圣人们所描述的,莲花如何出淤泥而不染,我们也能像这样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拥有各种困难的玛雅幻世,或者幻境中,但是只要我们冥想,就可以像莲花一样在生活的波涛汹涌中保持平静。